太和养老网讯:“21世纪人类面临严重营养饮食失衡,却人人希望更健康、抗老化、预防胜于治疗。而开启健康产业的兆亿商机,这是继第四波网络革命后的朝阳产业。”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著作《财富第五波》中这样论述。
经济学家将健康产业称为继第四波网络革命后的明日之星,而通过一组数据对比则更激发了对中国未来健康产业市场的无限期望。数据显示:美国每年在健康领域的花费已占其年GDP的15%,加拿大、日本约占10%,而拥有13亿人口、处于健康与财富交叉点的中国,目前只占5%—6%。
新晋首富马云也坦言:“下一个能超过我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里。”
在整个健康产业的大好机遇面前,人口老龄化的来临率先将养老的难题抛来。我国仅在2013年,老年人口达到2.02亿,占总人口的14.8%,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据预测,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1亿,2025年将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
问题在于,养老产业在欧美各国已经具有比较成熟发展模式的时候,在我国的养老产业却还是一片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显然,尚待开发意味着机遇。
商机已然显现,放眼全国,从医疗到地产再到金融等领域的重量级企业已经先后尝试布局养老,从最基本的社区养老中心到养老地产再到养老基金管理、资本运营等的商业形态层出不穷,都试图在养老的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
但现实是,资本败走养老产业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之时,如何实现让老者有所养、老者有所乐呢?眼下,整个行业都还处于上下而求索的阶段。
同与不同
相比托起事业腾飞的橡胶,养老产业更像是王珍全的二次创业,他将自己所涉足的养老产业戏称为“在梯子中间的创业”。而相比橡胶产业,发展养老产业前景大好的同时,面临的挑战与难度也不可同日而语。
“资本败走养老的关键在于没有摸索出盈利模式,算不过账来!”
说这话的是云南高深集团董事长王珍全,从橡胶巨头跨界投身养老产业近8年,他已然对这个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冷静的思考,有着自己清晰的判断。
坐拥民营橡胶龙头企业的王珍全,在这个领域有着稳固不可动摇的地位,但在他事业如日中天之时,转身选择了他一生中要做的另一件事——养老。“我这一生只做两件事,一件是橡胶,一件是养老。”他说。
“橡胶”和“养老”本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可王珍全却巧妙地将它们联系在了一起,一手捏合两个产业。“一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一个则是羊毛出在牛身上。”这风趣形象的比喻背后,正道出王珍全前后两个产业的最大不同。
一头橡胶,一头养老;一个是实体,一个是服务;可以直接靠卖橡胶赚钱,养老却不能直接带来收益。
相比托起事业腾飞的橡胶,养老产业更像是王珍全的二次创业,他将自己所涉足的养老产业戏称为“在梯子中间的创业”。而相比橡胶产业,发展养老产业前景大好的同时,面临的挑战与难度也不可同日而语。
“养老囊括养老、管理、金融、互联网、教育、地产等领域,涉及面广,作为混合型的新型业态,行业需要整合才能获利,其本身赚不到钱了,需要从中寻找最佳的盈利模式。”
一提到养老产业的发展,王珍全就这般娓娓道来。而相比让他名利双收的橡胶产业,在不同之中,也有着共同的价值内核,那就是做好事业为先。
就如同当年投身橡胶产业一样,做养老赚钱并不是王珍全的初衷,而做一项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业才是他的目的。
眼下老有所养,是举国上下的一个严峻问题,而社会保障体制也无办法全面顾及到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只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关注养老,投资养老,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难的问题。
考虑到种种老年问题,王珍全曾想过捐钱,但捐钱又只是暂时的,“只能解决一时,解决不了一世。”授人与渔,不如授人以渔。如何长期的帮助这些老人,解决老人问题,才是长远之策,经过多方考察,他最终毅然投身养老产业。
2007年王珍全专门成立了庚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专门致力于发展全国性养老产业的综合性集团公司,如今各项事业早已走上正轨,养老公寓建设已基本成形,养老专业培训学校已为社会培育了大批专业的养老人才,康复医院也正在筹备中。
投石问路
意识到养老事业是一个生命的链条,更是一个管理的链条,需要有资本和天赋,更需要合作互补。因此,王珍全调整了最初的发展模式,力图主导整合某些领域中有优势的合作伙伴的资源,更高效地共同推进本地养老产业发展。
眼下,以会员制为主的高端养老形式,是国内机构养老中比较常见的模式,但由于缺乏在整个产业链上的整合发展能力,当前事实上没有一个企业能够承担未来中国养老产业庞大的市场发展需求。换句话说,市场上需要有更为强大的专业养老企业集团,来支撑未来中国庞大的老龄人口的养老需求。这个需求,也成为庚泉集团为自己确定的历史使命。
王珍全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了养老产业:“这个产业很大、很难,如果谁把这个产业做好了,那就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了。”难处在于,中国目前还没有养老产业发展的模式,国外虽然有比较成熟的模式,但是无法借鉴和引进,因为所面对的具体的情况截然不同。
在全国尚未出现成熟的盈利模式时,意味着庚泉起步养老产业以后只能在摸索中前行。
“一开始定位为养老地产,反复思考后,意识到老年人需要的是服务,需要做的是养老服务业,而不单单是硬件、房子,需要好的团队和体系。”王珍全说道。
王珍全意识到养老事业是一个生命的链条,更是一个管理的链条,需要有资本和天赋,更需要合作互补。因此,王珍全调整了最初的发展模式,力图主导整合某些领域中有优势的合作伙伴的资源,更高效地共同推进本地养老产业发展。
实践了七八年后,王珍全的养老事业在一步步发展中看清了方向。“三四年前定位为老年人服务业方向,开始琢磨盈利模式,通过增值服务来实现适当盈利,2013年初最终确定了全产业链的发展布局方向。”
而在深思熟虑过后,认清了发展的大方向,庚泉便迈出的第一步,投石以问路。在王珍全的想法中,将把现在已经有理论的东西和想法,通过建设社区养老中心,先在局部做试验,然后再向外扩张。
“我们的商业模式,在云南就是想做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医养结合、健康管理,到人才培养输出,再依托养老服务中心延伸到社区服务等等。现在是我们整个产业链的起步期,每个环节都有在部署。”
建立社区养老中心是布局全产业链的发展构想中,庚泉迈出的第一步。日前,庚泉健康产业集团在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新建了两个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中心,浅黄色的背景搭配绿色的图案与文字,色调温暖而充满生机。在这两个服务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是庚泉集团自己培养的30多名包括餐饮服务、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这样的社区养老中心,在今年起步新建4个点的基础上,庚泉将于明年在全省扩大到100个点。王珍全透露:“这100个点的布局是为了掌握老年人真正的需求,在服务过程中掌握一手的东西,通过接地气地把握老年人的需求,然后做契合需求的服务体系。同时建立口碑,奠定客户资源。”
与此同时,布局的100个点作为产业链条的前端,抑或是一块试验田,有着不菲的花费。王珍全报着明年亏损3000万的心理准备,用于这100个社区养老中心的铺设上,就是为了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探寻到真正适合本地发展的路子。
在政府购买服务的基础上,庚泉将采取无偿、低偿和有偿相结合方法,为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开展托老养老服务,主要服务功能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免费服务和低偿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养生保健、生活照料、心理辅导、健康指导、家政等服务;做好对空巢、高龄和失能、半失能等老年人的助老服务,最终实现幸福养老、快乐养老、伙伴养老、长寿养老。
同时,在项目推进最快的滇池旅游度假区,庚泉已经开始准备对社区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进行入户摸底调查,掌握一手资料后,公司将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这在国内都将是一项全新的尝试。
羊毛出在牛身上
国内的养老产业总体经历了三种发展模式,最初是简单定位为养老地产,后来有了养老服务管理公司,而当前正在探索的最新一个阶段,则是在养老服务中发掘增值服务。
从橡胶巨头到养老事业探路者的转身始于七年前,彼时,王珍全便认识到未来中国的养老将会是一个大问题,并腾出精力考察了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养老产业发展模式。
“美国的规模更大,社区养老;其他地方的规模稍小,比较精致,更专业化。”从这些各具特色的国外养老发展模式中,王珍全便不断对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摸索、尝试和调整。
在思考与摸索中,2013年王珍全获得“云南省老龄工作先进个人”的称号,同年撰写的论文《发挥优势大力发展云南特色养生养老度假旅游产业》还获的省政协云南省企业家论坛活动的一等奖。
他认为,国内的养老产业总体经历了三种发展模式,最初是简单定位为养老地产,后来有了养老服务管理公司,而当前正在探索的最新一个阶段,则是在养老服务中发掘增值服务。
对于处于第三种发展阶段的
姓名:
年龄: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