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运动如何做好自我安全的保障工作?
发布时间: 2016-04-20

太和养老网讯:老年人在运动之前,要做4分钟左右的热身运动,最常见的热身运动是行走,慢跑,伸臂踢腿等。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敏感性,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增强全身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增强肌肉关节的灵活性,从而逐步适应紧张的肌肉活动,以及各系统运动锻炼的需要。老年人在运动中需要注意下面的几个问题。

1.展练先饮水 人经过一夜睡眠,已从皮肤和呼吸器官散发了一部分水分,加之尿液的排泄,使机体相应缺水。体育锻炼使呼吸节奏加快,皮肤毛孔扩张,汗腺分泌增强,引起显性或不显性出汗,可加重人体的缺水程度。因此运动前应先饮一杯凉(温)开水或淡盐水、蜜水。

2.老年人应以“练”为主 老年人运动为健身,一般不进行竞赛。在身体情况允许下,可进行表演赛,但运动负荷不能过大,并要有全面的医务监督。绝不可不顾老年生理、心理特点,争强好胜,轻率拼搏。拼搏会引起老年人情绪过多激动,心理过度紧张,血液循环、呼吸、内分泌等急速改变,极易诱发事故。

3.应避免快速和变化过猛的动作 跳跃、倒立、滚翻、冲刺等运动项目极易损伤老年人的筋骨,甚至会发生意外事故,故不应提倡。喜欢骑自行车锻炼的老年人,应注意“五不要”:即笼头不要太活,刹车不要太松,座垫不要太高,速度不要太快,转弯不要太急,以便应付突然出现的情况。

4.运动后注意“三忌” 一忌骤然降温(冷水浴等),这会引起生理功能的紊乱,导致神经系统失调,招来疾病;二忌暴饮,这会给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增加沉重的负担,且会引起抽筋、痉挛等;三忌以体温焐干运动时汗湿的衣服,这样易着凉,会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的疾病,如感冒、哮喘、腹泻等,同时也不卫生。

老年人如果出现如下情况,应暂停锻炼:①体温升高,如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等。②各种内脏疾病的急性发作阶段。③身体某一部位具有出血倾向。④运动器官外伤未愈(功能恢复者除外)。⑤各种传染性疾病未愈。⑥平时经常锻炼的老年人,体内各器官的代谢和功能增强,神经灵活性和均衡性提高。一旦突然停止运动,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或周身不适等不良的心理和躯体反应,运动医学中称之为“运动成瘾症”。有因特殊情况需停止锻炼的,也应逐渐递减每天的运动量,以防止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

另外,老年人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运动外伤。老年人多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各脏器的功能都很脆弱,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下降,身体的平衡能力也较差,容易发生运动损伤。老年人在运动时,可结伴而行,互相照应,并且选择合身的衣着和合脚的鞋类,使运动时肢体能宽松舒展,防止滑倒。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