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论中医学说中的四大病因

 

2022/11/19 22:10:01 ('互联网')

  疫疠

  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具有发病急骤、病情重笃、症状相似、传染性强的特点。其传染途径是空气与接触,自口鼻而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皆病。疫疠发生与流行,与自然界气候的反常,如久旱、酷热、湿雾瘴气等;环境和饮食卫生不良;以及社会制度的不同等因素有关。

  七情

  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属于精神致病因素。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有不同的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怒伤肝 "、"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情志的异常变化伤及内脏,主要是影响内脏的气机,使气机升降失调、气血功能紊乱。七情致病虽可及于五脏,但根据临床观察,主要以影响心、肝、脾为多见。

  饮食劳逸

  饮食和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饮食要有一定节制,劳逸要有合理的安排,否则也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或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使人体产生疾病。因为饮食而致病,主要有三方面,即饮食失常、饮食不洁、饮食偏嗜。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故饮食所伤,首先影响脾胃,然后累及其他脏腑或变生他病。

  劳力过度则耗气,劳心达过伤阴耗血,房劳过度易耗伤肾精,过度安逸,完全不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亦会使气血运动不畅、脾胃功能呆滞、机体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证。

  痰饮、瘀血

  都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同时又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机体的某些脏腑组织引起疾病,故也是致病因素之一。

  1、痰饮。分有形与无形两类。有形的痰饮是指视之可见,听之有声音的痰或饮而言。较为稠粘的叫痰;较为清稀的则称为饮。所谓无形之痰饮,是指有痰饮的症状如头目眩晕、恶心呕吐、昏不识人等,却看不到排出来的或其他实质性的痰或饮。

  (1)痰饮的形成,是因于肺、脾、肾等脏的气化功能受障或三焦水道失于通调,影响了津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以致水湿停聚而形成。

  (2)痰饮的证候及特点,痰饮病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如痰饮在肺,可见咳喘咯痰;痰迷于心,可见脸闷心悸、神昏癫狂;痰停在胃,可见恶心呕吐、痞满不舒;痰在经络筋骨,可致瘰疠痰核、肢体麻木、痰气凝结咽喉,可致咽中梗阻;痰饮上犯于头,可使眩晕昏冒;饮泛肌肤,则成水肿;饮在胸胁,则见胸胁胀痛、咳嗽引痛;饮在膈上,常见咳喘不能平卧;饮在肠间,每致肠鸣沥沥有声、腹满食少。

  2、瘀血,或体内离经之血未能消散者,都可形成瘀血。

  (1)瘀血的形成、气滞、血寒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或因外伤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内出血,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所形成。

  (2)瘀血的症证的特点,常随其瘀阻的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但临床表现有其共同特点,如刺痛、紫绀、肿块、出血以及肌肤甲错,脉细涩等。

(责任编辑 孙新宇)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