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药引不等同于引经药

 

2022/11/19 21:47:14 ('互联网')

  药引起源于何时尚未考证,至少在《伤寒杂病论》已经使用了,如桂枝汤中的姜枣即是使用药引的典范,但当时以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并无药引的概念。大面积使用药引是在宋代,当时官方设立了“医药和剂局”和“惠民局”药局的产生特别是第一部成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颁布促进了成药的发展,也促使药引得到广泛使用。据有学者统计,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788种中成药中,几乎每一种都记述了应配伍引药的内容及服用方法,涉及中药达90多种,成为中成药与引药配伍应用的典范。如八正散用灯芯可以导热下行 失笑散用醋调服,引药入肝经,同时对瘀血疼痛有效 凉膈散用白蜜,既可缓和硝黄之峻,又能存胃津,润燥结……金元以后,医家习惯在煎好的药物中加入或用药引来煎煮中药,到明清时期应用药引已比较普遍。元代名医王好古在论述牵牛子时就指出该药“以气药引之则入气,以大黄引之则入血。”

  需要指出的是,药引与引经药的概念有交叉之处,因而许多人认为药引就是引经药,其实不然,药引可能具有引经作用,也可能不具备。药引一般具有引经、增强疗效、调和脾胃、解毒、矫味等作用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功能。同时药引大多是一些生活常见药,还有不少是食物。

  古代医家讲究在汤剂中加药引

  明代孙志宏在论述了煎药的种种注意事项后,还特别叮嘱“若外有煎成磨调、化入之药,并煎药引,极宜点检。”

  《医述》引《医学阶梯》指出了药引在汤剂中的作用,“汤之有引,如舟之有楫。”并提出“古人用汤,必须置引”。《伤寒杂病论》的桂枝汤用生姜、大枣,既可辅助发挥汤剂的发汗功能,又可调和脾胃,是使用药引的典范。李东垣补中益气汤,也用姜枣,却不是为了发汗,其意应是辅助健脾和胃。药引有许多妙用,“不可不考”。

  明代李梴转引汪机的说法 “药无定性,以血药引之则从血,以气药引之则从气,佐之以热则热,佐之以寒则寒,在人善用之耳。”把药引的作用夸大到极致。

  清代龙之章也指出 “大药引子甚是得力”,“治病引子最为先,引子便是先锋官。先锋如硬实,他自打敌前……好似乌骓马,全在霸王去著鞭。又如青龙刀,全在关帝去传宣。幸当用药时,不妨此笔添。”龙浚川补充说 “自古用兵最重先锋,取能冲阵开路,直捣敌巢。用药如用兵,此言大药引子亦如是也。不得谓其大而减之。”

  清代汪昂介绍自己的著作《汤头歌诀》的特色时指出,该书“药味药引,俱令周明”。《汤头歌诀》流行至广,影响至深。从中可以推想清代时药引已经极为普遍使用。

  药引的具体使用

  古代有些善于总结经验的医家,也把用于不同功能的药引进行了总结归纳,如明代龚廷贤指出 “汤剂……治至高之分加酒煎。去湿加生姜煎。补元气加大枣煎。发散风寒加葱白煎。去膈病加蜜煎。止痛加醋煎。”

  《医学阶梯》中列举了大量药引,迻录如下

  “古今汤方莫尽,药引无穷,临机取用,各有所宜。如发表用鲜姜 温中用煨姜。解胀用姜皮 消痰用姜汁。调营益卫用大枣 泻火疏风用红枣。补气益肺用龙眼 泻火安神用灯心。表皮用葱叶 表肌用葱白 表里用葱茎。健脾用湖莲 止痢用石莲。治风用桑叶 治湿用桑枝。固肾用莲蕊 涩精用莲须。保胎用陈苎根 安胎用鲜苎根。抑脾用青荷叶 疏土用枯荷梗。补心用新小麦 止汗用浮小麦。清疏土用枯荷梗。补心用新小麦 止汗用浮小麦。清热解烦用青竹叶 利水泻火用淡竹叶。消瘀通经用赤糖 止痛温中用饴糖。安中益脾用陈壁土 止呕和胃用新黄土。消瘀用藕节 止血用侧柏叶。止呃用柿蒂 凉大肠用柿霜。消热痰用竹沥 泻实火用竹茹。导虚火用童便 益真阴用秋石。延年祛病用松黄、松脂 祛舒筋用黄松节。定喘用白葵花 疗痢用赤、白扁豆花。壮阳用胡桃、蜀椒 暖子宫用艾叶。虚烦用粳米 热渴用芦根。止消用兰叶 定嗽用梨汁。止血用金墨 疗崩用陈棕。治肠风用石榴皮 治红痢用红曲。治白痢用煨姜 治赤白带浊用韭子、白果。止呕、定嗽用枇杷叶 止鼻衄用白茅花。行瘀用百草霜 达生用黄杨脑。探吐用瓜蒂 速产用弩牙。下噎用杵糠 定喘用铅汞。疗黄用铁屎 镇心用辰砂。辟邪用雄黄 润肠用松子仁。治疝用荔、橘核 催浆用笋尖、樱桃萼。拔毒用蒲公英 通乳用通草。发麻用紫背浮萍。治心烦不眠用鸡子黄。药引多端,指难遍屈。今以常用之引,聊录数则。举一反三,其惟良工乎?”

  龙之章在“大药引子甚是得力”中介绍了自己使用药引的经验 “我尝治伤寒,大葱一把煮水煎。我尝治吐衄,茅根一握煮水煎。我尝治腹疼,黑豆一碗(炒焦)煮水煎。我尝治尿血,蓟根一束煮水煎。我尝治疮肿,忍冬一掐煮水煎。我尝治风症,艾叶一团煮水煎。我尝治眼红,薄荷一襟煮水煎。我尝治滑泻,五倍一两煮水煎。我尝治虚热,童便一罐当水煎。又尝姜汁一大盏,对药治顽痰。又尝韭汁一大杯,入药治血鲜……诸如此类症,引子最为先。”

  清代张确《资蒙医经》全面总结了引药的作用 “酒入经为引者,取其活血行经 姜入药为引者,取其发表注凝 小枣入药为引者,取其消散开胃 大枣入药为引者,取其宁心利水 灯芯入药为引者,取其得睡神归 葱白入药为引者,取其补血健脾 龙眼入药为引者,取其发散诸邪勿住 莲实入药为引者,取其清心养胃和脾。”

  汤剂中的药引

  药引用于丸剂是送服药物,用于汤剂,则是加入方剂中一起煎煮,不过多是后下。因为药引多是食品和易得物品,所以多是病家自己采集,自己估计用量。

  药引在唐代剂中是介于药与非药的一种物质,属于“君臣佐使”中的“使药”。其常见作用有①引经作用,如以淡盐水作为药引送服,引药入肾 ②增强疗效,如以生姜、葱白为引,加强辛温解表作用 ③解毒作用,在使用某些毒性药物时加入生姜、饴糖等为引降低毒性 ④保护脾胃,如有些方剂中加入大枣、粳米为引,起和中扶本作用 ⑤矫味作用,如有些药物口味难咽,常以红糖或冰糖为药引,以减轻异味。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老人的情况是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