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什么(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什么

 

2023/7/10 23:34:28 ('互联网')

本文目录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什么

一、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二、出处:
唐代诗人王建所著《十五夜望月》。
三、原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四、注释: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因事抒怀,又叙事抒怀,紧密关联。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
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再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尤其显得委婉动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流露出浓浓的乡愁。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这句诗的意思是:今夜每个人都仰望明月,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落在了哪户人家?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庭院的地面上映着月光,像是铺了一层霜雪,树上栖息着鹊鸦,冰凉的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每个人都仰望明月,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落在了哪户人家?
赏析
全诗描绘了诗人在中秋夜独立于庭院赏月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月夜图,表现出中秋夜的凄清之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与亲友的思念之情。
全诗前两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描绘出秋夜清美的意境,给人以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后两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切,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全诗极力渲染了中秋月夜的环境气氛以及诗人心中因别离思聚而生的情意。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借什么写什么表达了什么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借月抒怀,借月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表达了自己无法归家的浓浓的苦恼之意。

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思落这个字给人以什么样的感受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诗作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原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落字给人期盼,期待,遗憾之感。

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情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句话的意思:今天晚上,月亮明亮,人人都在抬头望着明月,却不知道这时候哪户人家怀着秋思。《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的诗作。
《十五夜望月》
王建〔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月光照耀着庭院,好像在地面上铺上了一层霜雪,树上栖息着鸦雀。冰凉的秋露无声无息地打湿了桂花。今夜,人们都在仰望明月,却不知道这时候哪户人家怀着秋思。
赏析
诗人在中秋节的夜晚,望着月亮,写下这首寄给杜郎中的诗。全诗描绘了诗人在中秋夜独自望月的凄清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全诗以中秋节思亲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在中秋佳节独自赏月的景象。诗人由身边凄清孤寂的景象,引出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情境,从而抒发出诗人在中秋时心中的思亲愁绪。全诗描绘了诗人在中秋夜独自望月的凄清景象,表现出诗人寂寥、冷清的心境,表现一种浓浓的思乡之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名作《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是一首平起入韵,押平水韵“六麻”部的七绝,平仄正确,格律严谨。

“中庭地白树栖鸦”,“平平仄仄仄平平”,注意“白”字为入声字,所以是仄声。这是一首平起入韵的七言绝句,押平水韵“六麻”部。

根据相对原则,第二句的平仄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冷露无声湿桂花”,同样“湿”字也是“入声字”,所以这一句平仄也是严合的。

根据相粘原则,第三句的平仄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今夜月明人尽望”,“平仄仄平平仄仄”实际上就是一、三不论的合格律句。

最后一句仍然和第三句相对,平仄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里要注意“思”字在古时候是个多音字,在表达心情的时候读第四声,是个仄声字。这里并没有失替,依然是符合格律的。

再来看内容意境。

首句“起”,“中庭地白树栖鸦”,承接诗题《十五夜望月》,交代诗人所处环境,拣选了“地白”、“栖鸦”的意象构成一幅清冷寂静的月夜画面。这是正常的起兴写法。

第二句“承”,“冷露无声湿桂花”,继续深化描写景色,用意象寓情于景,打造一个清凉、静谧的情境。同时用桂花挑明这是秋夜,又是十五,最是月白云淡,金桂香袭的好时节。这么好的时节,自然适合赏月,这么好的月色,自然适合思念。

这首诗还有个名字是《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所以这首诗实际上是写给杜郎中,也就是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寄友人杜元颖的。

第三句“转”,“今夜月明人尽望”,不再写景,转到人的活动来。中秋之夜,普天之下的人都在赏月,所以“人尽望”,但是也做好了铺垫,大家都在赏月,那诗人有何不同呢?

第四句“结”或“放”,“不知相思落谁家?”大家都在赏月,有几家在相思中煎熬呢?这是个疑问句式,其实就是加强的表白,我在思念你啊,你是否也在想我呢?

这种对对方的思念,并为明言,只是借普天共赏之时,相思如月光下落,你我是否共浴相思月光之下的质疑,表达自己的情谊。短短二十八字无法言尽,却勾勒出诗人思绪方向,让读者跟随诗句,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与诗人发生共鸣。

而这种共鸣是有普适性的,每一个在月亮下的有情人,都会被王建的诗句打动,心领神会,这就是诗歌这种文艺作品能够达到的最好的“通情”效果。

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表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