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钟表展2021(贺子秋回国后带的是什么手表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贺子秋回国后带的是什么手表

卡西欧。

卡西欧手表成立于1946年,卡西欧所代表的活力、年轻、时尚、多功能的品牌形象已深入民心。卡西欧公司一向以技能领先于同行为己任,历年都会有技能的突破。将高、精、尖的科技结合新型液晶技能,恰当地运用于腕上时计,不断地提高腕上计时的发展水平——卡西欧一贯以来所倡导的“腕上科技”精神在中国国内也被得以沿袭和传播。卡西欧手表凭借创新的开发理念,不断在技术上寻求创新,将更多创新理念运用于腕表之中。

研发出GPS+全球6局电波接收,太阳能驱动,强韧机芯和多马达驱动等掌握时计发展方向的先进技术,为消费者带来具有实用价值的六大系列腕表品牌,包括G-SHOCK、BABY-G、PROTREK、EDIFICE、SHEEN、OCEANUS。享有“世界钟表第一展盛誉的巴塞尔世界钟表展在瑞士巴塞尔展览中心如期举行。卡西欧携旗下六大腕表品牌齐聚一堂,以全新的智能技术及精巧设计,演绎全系列产品的智慧与灵感。

在传承全球6局电波接收、太阳能驱动技术的基础上,卡西欧继续以前瞻的创造力,推出全新SMART ACCESS智能操作系统——用五马达独立驱动技术搭配电子表冠,这一尖端技术令腕表操作更简单灵敏,只需按动表冠即可完成多重功能的轻松转换,完美实现多功能性与易操作性,成为巴塞尔钟表展上引人瞩目的亮点。“智能智选,创世先行”卡西欧手表在全球计时领域,无疑迈开了划时代的一步。

巴塞尔和日内瓦钟表展哪个档次高

“今天有市集,你们要跟我去看看吗?”在巴塞尔城中心红棕色的市集广场(Market Place)上,一位老者友善地问。
跟着他绕过屋顶上镶着金边的大片红褐色建筑,经过超过100年历史的中桥,看到了他说的“市集”——深蓝色巨大的展牌上写着:“BASEL WORLD 2012”。
老人说的“市集”,就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钟表珠宝盛会——“巴塞尔钟表珠宝展”。
每年3月,这座只有16万常住人口的城市,要接待来自全球的1800多名参展商和超过10万人次的客人,这些客人里,既有西装笔挺的绅士、裘皮美钻的贵妇,也有行色匆匆的媒体人,还有神秘的VIP客人。
巴塞尔的酒店早在半年前就订空,很多人不得不住在苏黎世、卢塞恩等周边城市。苏黎世为此专门开通了7天不限次数搭乘火车到巴塞尔的通票。
但在日内瓦钟表展看来,巴塞尔依旧是一个“市集”。
巴塞尔:来的都是客
精密钟表成为瑞士的国家符号,得益于一次宗教大逃亡。
17世纪初期,胡格诺派教徒在南特法令被废除后从法国逃到了瑞士,他们中的大部分是成熟精湛的钟表匠人,散布在日内瓦,还有一些人在日内瓦到巴塞尔一带安静的山谷定居下来,这片地区后来成为了汝拉(Rulo)山谷。
瑞士的冬日漫长,手工匠人正好潜心钻研钟表,汝拉山谷渐渐成为手工钟表文化源头的“钟表谷”。这批人在日内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制表公司,顶级钟表工厂和博物馆也散布在这里,随后慢慢往周围的城镇蔓延。
巴塞尔原本以化工和制药为核心工业。随着钟表商人和匠人从日内瓦扩散开来,这座城市也开始接纳穿着考究、以把玩珠宝和齿轮为生的新商人。
巴塞尔地处法、德和意三国边境,自古以来就是欧洲的交通枢纽,天然的商业中心,钟表贸易也就渐渐繁盛起来。
1851年,伦敦第一次在海德公园中心玻璃房里举行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工业和贸易的“世界博览会”,举世轰动。黄金时代的大英帝国向全世界展示了磅礴的工业实力,也拿到了大量海外订单和外汇。此后,博览会成为那一时期欧洲各国间经济贸易一种盛行的方式,被广泛投入使用的蒸汽火车加速了商人们在各个城镇之间的往来。
正如今天人们对数字产品的迷恋一样,19世纪工业革命改变着那个时代,最精密和迷人的机械可与艺术媲美。
在这样的背景下,到1917年,当欧洲其他国家还在一战尾声中狼狈不堪时,中立国瑞士的钟表及珠宝行业却第一次在巴塞尔举办了“Schweizer Mustermesse Basel瑞士巴塞尔样品博览会”(MUBA),这是首次以钟表及珠宝行业为组织的国际性会展。
到1963年,MUBA已经发展为面积达7700平方米的一个欧洲顶级展会,汇集了全世界最璀璨的珠宝和精密钟表,但当时,这扇“上流阶层”的大门还只向欧洲人敞开。
1983年,“MUBA瑞士巴塞尔样品博览会”正式改名为“BASEL 83”——代表着“巴塞尔”成为了不只是瑞士,或许还包括全欧洲顶级钟表珠宝制作的标志。
当“石英革命”的挑战消去,传统机械表发展重回快车道后,巴塞尔展也更迫切地希望面对全世界,1986年,巴塞尔第一次开放了欧洲之外的展商和参观商邀请;1995年,展览再次更名为“BASEL 95”;2003年,变成沿用至今的“BASELWORLD”,并正式冠以“世界”的名号。
日内瓦:你有邀请吗
2008年,全球遭遇经济危机冲击,巴塞尔仍人头济济,约有来自钟表、首饰、宝石和相关行业的2100个参展商在超过1.6万平方米的展厅里,向专业观众们展示着奢华和专业。
巴塞尔表展越来越拥挤,很快有人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我们不能在嘈杂和拥挤的地方招待我们的客人,谈生意的地方应该舒适、安静,有空间和点心。”卡地亚站了出来,在1990年号召了几个高级手表品牌一路南下到了日内瓦,举办了第一次“日内瓦钟表展”(SIHH),实行邀请式的私密交流与购买,以示有别于巴塞尔“黄金周”式的展览和交易方式。第一届参加的只有5个品牌。
直到2012年,SIHH邀请参加的表品仍然只有不到20家,其中历峰集团(Richemont Group) 的钟表品牌占了大部分,其他还有一些独立制表品牌。他们每家都拥有自己的专利,并且有强大的资金能够支付高昂的场馆租金,为每一位客人提供高端奢侈的与会体验。
SIHH的组织方从最初卡地亚独家支撑变成了三方组成:在斯沃琪集团(Swatch Group)之外半壁江山的历峰集团、瑞士高级钟表基金会、爱彼和芝柏等家庭企业,还有场馆的提供方。
这里传统一直不变:不接受公众参观,只接受经销商的访问和订货,公众只能在媒体上看到发布的新闻。这里只接待受邀的参与者,邀请对象主要是高级钟表制造商,行业认可的钟表大师,多年家族购买的买家或藏家,他们也只接受小范围的媒体采访。不在名单上者严禁入内。
几年前,中国媒体还不在“日内瓦钟表展”的名单上,但随着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亚洲奢侈品消费力成为市场主力,这个私密的沙龙也对中国媒体打开了一扇门。到2012年,已经有三十多家中国媒体受邀参加。然而,在日内瓦钟表展现场,针对买家和媒体的接待与讲解仍然是分道而行,确保“圈子化”。
日内瓦钟表展的另一个传统是“沙龙化交流”。从1995年开始,会展现场会有主题式展览,其间探讨工艺、艺术、文化甚至时间哲学。这更象征着一种态度:SIHH并不仅只关乎交易,更在乎维系一种钟表文化,将凝聚其间的历史延续下去。
这种“顶级策略”,加上每年SIHH比巴塞尔钟表展早近2个月发布,SIHH有时候比巴塞尔更像行业风向标。
“红房子”和“新房子”
“红房子”只是个形象化的说法,源自一号馆砖红色的外墙。1999年出自瑞士建筑师Theo Hotz之手,13年来,在某种意义上这里就像是“大巴塞尔”的一张小标签。
巴塞尔有瑞士“佛罗伦萨”之称,这里的居民对历史悠久、保护完好的各种建筑颇为自豪。莱茵河从城市中流过,将城市分为两半——穿过中桥,左岸称为大巴塞尔(Grossbasel),是经济、商业及购物中心,散布着现代气息的摩天玻璃建筑与展览广场都聚集于此;右岸叫小巴塞尔(Kleinbasel),是历史文化艺术区,超过30座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隐藏在一条条幽深的巷子里,这里还有全欧洲第一家对公众开放的巴塞尔美术馆、巴塞尔剧院,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