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0篇硬科技文章,帮你封存2022
发布时间: 2023-07-11

想必你不愿太怀念即将过去的2022年。

不过,“果壳硬科技”有些文章值得您再回望一眼。过去一年,我们推送了270多篇文章,其中有供您“朕已阅”的时光机和创投周报,也有讲真正硬科技,耐咀嚼,可收藏的产业话题。

现在,我们挑出新能源、半导体、生物技术等热门领域的40篇重点文章和硬科技闭门会活动回顾,提炼摘要,按序排列,精心打包奉上。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欢迎继续关注“果壳硬科技”,在新的一年,我们继续人话聊技术,客观看产业。

陈闷雷、付斌、杨景诒、刘冬宇、李拓丨作者

李拓丨编辑

果壳硬科技丨策划

2022年值得重读的新能源文章

新能源

2022年已不算“双碳元年”,但产业热度丝毫不减。1~11月,风电装机容量约3.0亿千瓦,同比增长29%;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2.9亿千瓦,同比增长24.1%;两者均远超全国发电装机容量9.0%的整体增长。大规模新能源项目投产,新建项目批量上马,利好政策不断,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值此新旧交替之际,果壳硬科技梳理了“双碳”话题下的若干精品文章,供读者朋友们品鉴。

今年最热的行业叙事,是“虚拟电厂”,但这个概念,既不虚拟,也不发电,且没有实体工厂,但它的确是新能源大潮中,传统电网升级,对电网进行调控的重要方式,参见《 虚拟电厂:既不虚拟,也不发电,更不建厂 》 。

虚拟电厂也是近两年新能源话题热潮的一个典型注脚。如果您对新能源的来龙去脉仍有兴趣,也欢迎回溯2021年的一些精品内容,了解 碳中和 、 光伏 、 风力发电 、 新能源电网 、 储能 等行业热门话题,也有助于您更深刻地理解2022年双碳行业发生的一切。

另外,新能源也是社会公益、生态发展的好朋友,所以,你也许对 ESG 感兴趣。

锂电池

2022年前11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市场占有率达25%。要知道,这是乘用车这种绝对“大件”,行业之繁荣可见一斑。

而当前的新能源车,其实指的就是纯电动力汽车,由锂电池供能,其它路线非常罕见。

纯电汽车的繁荣,自然带动了锂电池行业的空前大发展。

2022年,果壳硬科技对锂电池进行了技术、产业化拆解。如果你还有兴趣深入了解锂电池的隔膜与电解液,那么欢迎啃一啃《 锂电池的那层膜凭啥这么金贵? 》和《 想锂的液 》 。

展开全文

除了锂电池,今年另一大热门技术路线是燃料电池,更具体地说,氢燃料电池车。只不过相较于非常成熟的锂电池,燃料电池面临的困难还是稍多了一些:

《 谈氢说爱,为时尚早 》

《 燃料电池困在成本里……了吗? 》

另一些人则注意到了氢能源的重大缺陷。氢的理化性质决定了它极其易燃易爆,极难储运,这给规模化应用带来了很大障碍。那么有没有一种可以用氢生产,能当能源,还易储运的物质呢?还真有,而且是一种极其常见的化学物质:

《 顶风臭十里的氨能源,你会喜欢吗? 》

当然,如果你对新能源车的顶梁柱锂电池仍有兴趣,可翻看我们2021年的文章,了解 锂电池的前世今生 , 锂电池之死 ,还有 想与锂电池一较高下的钠电池 。

在本节结尾,祝您2023新年快乐,以及排到购车资格!

2022年值得重读的半导体文章

2022年,我们见证了半导体行业的跌宕起伏。

开年,“唯恐错过”的投资人们制造了一场又一场融资奇迹,但随之而来的是新晋IPO公司迎来破发潮,有人斥责半导体股估值过高,有人断言市场即将优胜劣汰,也有人分析这不怪半导体,整个市场都在破发。

半导体公司破发背后,是过剩阴影。《 半导体跑步进入大过剩时代 》中提到,半导体下行周期已至,消费电子即将过剩,而车载芯片的缺芯态势还将继续。

寒气来了,砍单、裁员、股价大跌、财报雪崩……但CPU、GPU、存储等巨头们新产品价格却纷纷涨价。

整个国产半导体产业链,上游仍然是处处卡脖子。这次,国内开始向制造进发,多次在12英寸晶圆投入超过40亿元,也将更多关注放在卡脖子的EDA、CIM/MES、制造设备上。半导体是国产替代当仁不让的重中之重。

接下来,就随果壳硬科技的目光,纵览值得关注的半导体国产替代。

数字芯片

所谓数字芯片,就是玩数据的芯片,它会产生、放大、处理各种数据,我们所熟知的CPU、GPU都归属于该行列。想要运行任何程序,就要使用数字芯片。

当然,数据拥有诸多计算类型,包括标量、矢量、矩阵、空间几种计算类型,不同数字芯片拥有不同擅长的类型。

今年,果壳硬科技为您大致描绘了一副数字芯片全景图。

计算三剑客——CPU、GPU(GPGPU)、DPU

迄今为止,CPU、GPU、DPU并称为三大处理器,在冯诺依曼架构中大放异彩,而它们也正赋能千行百业,描绘计算蓝图:

CPU(中央处理器):GPU和DPU各有优势,但以目前的计算机范式来看,它们都无法脱离CPU,CPU就相当于掌管一切的管家,国产CPU历来颇受关注,如今发展得怎么样了?请参考《 上车吧,国产CPU 》;

GPU(图形处理器):CPU是管家,GPU就相当于美工,专门处理各种图像处理或大规模人工智能工作,也是近年国产化热点。请参考《 国产GPU抢站票 》;

GPU(通用图形处理器):GPU通用性引发行业关注,为了让GPU专注于通用计算,行业提出GPGPU的概念,并推出相关产品,专门用于处理大量人工智能或深度学习任务。请参考《 英伟达的国产平替,“GPGPU”概念有机会吗? 》;

DPU(专用数据处理器):有一些数据,CPU和GPU都不那么擅长,DPU便应运而生,简单来说,DPU相当于前台,负责打包、拆包各种数据。请参考《 计算芯片的第三片海 》。

CPU(中央处理器):GPU和DPU各有优势,但以目前的计算机范式来看,它们都无法脱离CPU,CPU就相当于掌管一切的管家,国产CPU历来颇受关注,如今发展得怎么样了?请参考《 上车吧,国产CPU 》;

GPU(图形处理器):CPU是管家,GPU就相当于美工,专门处理各种图像处理或大规模人工智能工作,也是近年国产化热点。请参考《 国产GPU抢站票 》;

GPU(通用图形处理器):GPU通用性引发行业关注,为了让GPU专注于通用计算,行业提出GPGPU的概念,并推出相关产品,专门用于处理大量人工智能或深度学习任务。请参考《 英伟达的国产平替,“GPGPU”概念有机会吗? 》;

DPU(专用数据处理器):有一些数据,CPU和GPU都不那么擅长,DPU便应运而生,简单来说,DPU相当于前台,负责打包、拆包各种数据。请参考《 计算芯片的第三片海 》。

嵌入式双雄——MCU、FPGA

有那么一种计算芯片,虽然没有装在我们的计算机上,但却无处不在,比如监控摄像头、可穿戴设备或是医院的CT机。这种芯片便是嵌入式处理器,MCU、FPGA是嵌入式处理器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数字芯片:

MCU(微控制单元):如果没有MCU,我们将不配称为“现代人”,正因它功耗低、体积小,所以遍布我们生活每个角落,但小小身材,却也有巨大的能量,千万别小看任何一颗MCU的算力。请参考《 这种全球疯抢的芯片,国产替代有和机会和难题 》;

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要说哪种芯片最贵、最难操控、最灵活,当属FPGA,但它又至关重要,只有实力够强,才能挑战这一领域。请参考《 “万能芯片”之战 》。

MCU(微控制单元):如果没有MCU,我们将不配称为“现代人”,正因它功耗低、体积小,所以遍布我们生活每个角落,但小小身材,却也有巨大的能量,千万别小看任何一颗MCU的算力。请参考《 这种全球疯抢的芯片,国产替代有和机会和难题 》;

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要说哪种芯片最贵、最难操控、最灵活,当属FPGA,但它又至关重要,只有实力够强,才能挑战这一领域。请参考《 “万能芯片”之战 》。

新型计算——存算一体芯片、神经形态芯片

时代在进步,数字芯片也正突破其前路的存储和功耗两堵墙,突破的方法唯有改变现有计算范式。存算一体芯片、神经形态芯片无疑极具颠覆性:

存算一体芯片:有什么捷径,能让芯片获得成百上千倍的能效比?便是让计算和存储一体化,实际上,大自然的造物人脑便不像计算机一样,有内存、存储器、处理器这样的划分,而是存算一体,当我们模仿了这种存算一体结构,就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请参考《 存算一体芯片,人工智能时代的潜力股 》;

神经形态芯片:当然,仅从存算一体的浅层角度模仿人脑,远远追不上人脑计算效率,让芯片每个部分都更接近大脑,才是高效率计算的真谛。请参考《 脑子是个好东西,芯片能模仿一下吗 》。

存算一体芯片:有什么捷径,能让芯片获得成百上千倍的能效比?便是让计算和存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