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50年后(未来会出现哪些科技50年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地球会不会“流浪”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未来会出现哪些科技50年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地球会不会“流浪”

其实根据科技进步速度,大致可以分析出,1.先进工业制造 2.虚拟现实技术进步3.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交通4.机器人技术ai 5.航天航空月球基地 6.第一代量子计算机7.老龄化加速8.地球资源枯竭9.全自动医疗技术10.所有工作职能机械化

太阳走完50亿年后,地球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宇宙中最常见的就是恒星,恒星在宇宙空间中一抓一大把,夜晚天空中发亮的绝大部分都是恒星,恒星就是宇宙中的沙子。

恒星根据质量的不同其寿命也不同,最小的恒星是红矮星,红矮星的寿命可达上千亿年,最大的恒星因为其内部核聚变的剧烈活动,所以寿命只有几千万年甚至几百万年,根据质量的不同恒星的最后结局也不同。

太阳这种中小质量的黄矮星寿命在100亿年左右,寿命到了后就会膨胀为红巨星,红巨星之后会根据质量的不同变成白矮星或者中子星,但是不会变为黑洞,因为太阳生前的质量太小了,只有超大质量的恒星在死亡之后才会因为引力的作用而产生黑洞。

太阳目前已经稳定燃烧了50亿年,那么50亿年后太阳就会“寿终正寝”,届时太阳内部的氢被聚变殆尽,开始进行氦聚变,太阳的表面也会迅速下降,但是其体积可以膨胀到火星轨道附近,太阳的红巨星时代只能维持几百万年左右,到时候红巨星会变成白矮星。

既然太阳都膨胀到火星轨道了,那么火星轨道以内的地球,金星,水星,这三颗行星就会坠入红巨星的火海之中,虽然红巨星的表面温度比之前的太阳要低,但是融化地球还不成问题的。

不过大家不要担心,不论是我还是大家,都活不到那一天,同时我也相信在太阳变成红巨星之前人类就逃离太阳系了。

如果人类在50亿年后还赖在太阳系不走,那么活该被红巨星融化,“地球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但是人类文明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之中,人类文明的未来在星海之间,而不是太阳系这一亩三分地”

50亿年后太阳“死亡”地球上人类将去哪里地球会怎样

感谢您提出这个奇妙的“神聊”!

奇怪,谁断定五十亿年后太阳会消失?根据近八十年的人生旅途,我们这代人,正在担心:地球确实在变暖!记得建国初约七十年前,一到立秋,京津冀地区马上凉快了!那时父亲常说一句顺口溜:“立了秋、把扇丢”!父亲还老唱道;“去(处)暑寒来燕南飞,水凉鱼沉树叶该回……”!而今怎么样?立了秋、连空调都不能停!即使到了“白露”時,我还時常用扇子呢!因此,地球变暖的进程在加快!照这种速度,人类在地球上还能生存三千年吗?至于五十亿年后,太阳热能量散光了(也可能五万年太阳热能量散光了),人类是否存在一万年?还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努力!再努力!!我们盼望着:人类永存!

50亿年后,太阳变成红巨星,地球的毁灭过程是怎么样的人类有时间逃吗

50亿年后,太阳寿终正寝是科学界经过计算的估计,这个估计并不一定很精确,但大致在50几亿年到60几亿年之间。

这个问题有世界末日标签,但这个世界很模糊,是人类世界呢?还是地球太阳系世界呢?还是宇宙呢?事实上50亿年后太阳变成红巨星,只是太阳和太阳系的问题,与“世界”已经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那时候地球已经不再是人类的家园,人类在10亿年内必须撤离地球,才能延续。

10亿年后,由于太阳温度和亮度的增加,地球已经不宜居,温度太高,水分蒸发,海枯石烂,空气逃逸。地球已经变成了和现在的金星差不多了。

人类如果在10亿年内没有灭亡,早就具备了移民太阳系外的能力,或者建造戴森球把太阳包裹起来了,那个时代的人类要么已经在其他恒星系落户,要么在飘荡在太空的人造城市里生活了。

50亿年后,太阳系早己空无一人,因此太阳系的灭亡既与人类无关,更与宇宙无关,世界毁灭何来只有?

太阳中心一直在进行着核聚变,巨大能量扩张力抵消了巨大的引力,是太阳能够保持着主序星状态的根本原因。

在强大引力约束下,太阳中心有3000亿个大气压、1500万度温度。在这样一种条件下,核聚变源源不断的进行着。

太阳的核聚变是由四个氢核融合成一个氦核,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每秒钟有6亿吨的氢聚变为5.96亿吨的氦,损失的400万吨的氢就转化为光和热。光子携带着能量,经过漫长的太阳内部旅行来到太阳表面,以电磁辐射的方式把光和热洒向太阳系广袤的空间。

太阳目前核聚变每秒钟辐射的能量达到4*10^26J,地球可以接受到其约20亿分之一的光和热,每秒达到7.28*10^17J。这些能量相当于1000万座三峡大坝发出来的电力,4000万吨TNT黄色炸药爆炸威力,2000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

太阳这样燃烧了50亿年,已经烧掉了100个地球质量那么多,虽然这点质量只占太阳质量的0.03%,但参与太阳核反应的只是中心区那么一小点,经过科学家计算,太阳中心核反映区的氢只能再烧50亿年了。所以太阳的寿命还有50亿年。

太阳变成红巨星是主序星的终结,是太阳走向死亡的回光返照。

当太阳中心的氢燃烧殆尽,不能再维持持续核聚变需要时,太阳中心就没有办法抵消巨大的引力,就开始收缩坍塌,最后中心收缩成一个致密的白矮星。

由于中心引力不足,太阳再也无法拉扯住外围的气体物质,就开始膨胀,膨胀到原太阳半径得200-300倍,这样太阳就成了一个虚胖子,中心致密很小很小,中间脱节空虚,外围松散。

虽然松散,但温度还是很高的,足以气化一切。水星和金星被膨胀的太阳吞噬气化似乎已成定局。地球有两种命运,一说也可能被吞噬气化,一说由于太阳引力减弱,地球轨道外移飘向远方,避免了被吞噬得命运。

但这种逃逸只是暂时的,太阳系里的老大都没了,地球和其他行星还有什么前途?无非是变成一个冰冷的流浪星球,孤独黑暗不知所踪。与其这样,还不如壮烈一回凤凰涅槃。

太阳红巨星的外围气体继续膨胀,渐渐飘散到宇宙空间,成为了新的次生星云,等待着形成新的恒星的机会。

中心那个致密的白矮星只有地球大小,这个太阳的尸骸只有原体积的130万分之一,上面的温度和重力却变得十分极端,一立方厘米的物质就有10吨重。虽然它的引力在其附近很强大,但引力影响范围大大缩小,已经很难留住幸存的行星围绕着它公转了。

但有一个机会很可能令太阳系起死回生,这就是被我们忽视了的行星老大-木星的作用。

木星是太阳系行星的当然老大。在太阳系,太阳质量占去了99.86%,八大行星加上所有的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才占有总质量的0.14%,在这0.14中,地球才在里面占有0.0003%,木星却占有了0.1%,是所有七大行星加起来的2.5倍。

太阳死亡后飘散到空中的星云会有一部分到木星引力范围,如果木星能够借此机会大量吸积,能够吸积饱和到点燃中心核聚变的最低要求,就是现在体积的80倍,太阳质量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