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医养结合
发布时间: 2016-05-17

太和养老网讯:对于养老产业本身来说,我们需要的并非只是简单的养老服务,简单的照顾护理需求,而应该是更深层次的医疗需求。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医疗具有天然的垄断特点,这也导致养老产业难以实现“医养结合”。原因很简单,现有的医疗资源其实并不充分,甚至相对匮乏,市场竞争不充分,养老中的医疗需求不具天然吸引力。不过,在当前医疗体系中中医行业相对于其它的医疗机构,效益相对较差,一些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甚至面临着生存的困境。

 

正是因为如此,“医养结合”成了中医行业破困的契机,成了这一模式探索的“急先锋”。如2012年,郑州市中医院与郑州市晚晴养老集团签约共同打造“医养结合”助老模式,今年初,江苏提出建6大以中医为特色的省级“医养结合养老院”等等,“医养结合”正在成为中医转型以及促进医疗市场分工细化的现实机遇。“医养结合”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中医自身“养医”的诉求。

 

“医养结合”模式是养老的必然趋势,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就提出了“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方向。“医养结合”是建立在老年群体中体弱多病,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对医疗及专业护理相对依赖的基础上,特殊需求与服务的契合。

这种契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服务的便利性,让老人居家或是在养老院就能获得康复与诊疗服务。二是服务供给的经济性与普适性,让绝大部分群体能够承受医疗与日常护理的负担,而非养老中“贵族服务”。显然,“医养结合”并不是简单需求供给渠道的对接,深层次更是养老资源中“医”与“养”资源的内在聚合,进一步优化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医养结合”中老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三方关系,实质是由成本与效益来维系。不管是养老机构中引入医疗服务,还是医疗机构利用本身的资源向养老服务拓展,都在走服务资源集聚、成本集约的路子,理论上可以实现养老需求最广泛与最优的供给。但是,其前提仍然是谁来买单的问题,即一方面,如何降低投入成本,培育市场成熟;另一方面如何提高老人接受医养一体服务的经济能力。可见,“医养结合”不仅是三方的命题,还取决于政府的引导和投入,需要用保障充当“粘合剂”,甚至是“催化剂”。

 

前不久,全国政协召开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就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委员们认为,推动我国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政府要提供保障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使医保政策适合养老的特点,同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办养老护理机构、提供养老服务产品,鼓励医护院校开设医养结合型老年护理专业,大力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显然,“医养结合”更多的功夫还在“医”与“养”之外。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