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陈淋光荣敬老院院长叶丙福20多年默默奉献
发布时间: 2016-05-16

太和养老网讯:他憨厚诚实,少言寡语;但他对人却热情细心。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他在几十个老人心目中却是一座巍峨的丰碑。他就是20多年默默奉献于敬老爱老工作的固始县陈淋光荣敬老院院长叶丙福。
  【爱心】结缘光荣敬老院
  1958年10月,叶丙福出生在陈淋镇院岗村一个贫困山村的农民家庭,儿时艰难困苦的成长岁月,铸就了他善良、纯朴、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初中毕业后,为了生计,叶丙福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家务农,先后办起了大米加工厂、生猪养殖场,年收近万元,很快成为全村的致富能手。小有成就的他,经常接济一些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
  1979后,叶丙福相继担任院岗村文书、村长、村支部书记。就在叶丙福带领村民大搞建设、发家致富时,刚成立的镇光荣敬老院陷入困境:缺乏资金,缺衣少粮,房屋破旧,五保老人没有人照顾。困难时刻,叶丙福想到了自己过去的贫困生活。出于山村人的淳朴情怀,叶丙福选择了困难,担任起敬老院院长一职。
  1988年11月的一天,29岁的叶丙福,迎着刺骨的寒风夹着从家中带来的铺盖住进了敬老院,这一住就是20多年,与敬老院的老人们结下了难舍情结。
  【奉献】用辛勤铸就爱的港湾
  1988年,当时的敬老院,就是过去“知青点”的24间破瓦房修缮改建而成,被人称为“三不管”地带。叶丙福决心以实干苦干来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条件。他把19个来自全镇各村的老人安置好后,便着手修门楼、砌院墙、建厨房、挖荒地、种茶园,样样事情,他都亲自干,不到一个月就使敬老院面貌一新。
  俗话说“日子好过节难过”。临近春节,敬老院拿不出一分钱,“过年总得让老人们吃一顿肉、喝两杯酒吧”。叶丙福东拼西凑借来900元钱,购买了年货,还给每位老人买二斤糖、发10元零花钱。到春节那天,叶丙福动员妻子和孩子到敬老院,与十几个老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除夕之夜。
  “要养活这些老人,要让这些老人生活得幸福,不能完全靠上级救济,必须靠自己养活自己。”陈淋敬老院过去作为“知青点”,有几百亩土地,知青点解散后,土地被附近几个村给分了。叶丙福通过挨家挨户到占地村民家里走访、拜望,恳请他们理解、返还土地。通过不懈努力和争取,敬老院先后共争取到返还土地532亩。
  为了把这么多土地经营好、管理好,叶丙福将院里部分还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编成队组,成立了种植生产组、养殖组、伙食后勤组,为激发大家劳动积极性,院内生产实行“工分制”,干满一天计10分(每分一斤稻),到年底兑换成粮食或现金。而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自任生产组组长,带头干重活、脏活、累活。在他的带领下,500多亩土地全部得到利用。
  不仅如此,叶丙福还利用院内积累下的资金和上级的项目扶持,加强了敬老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购买了电视机和老年健身器材,建成了固始县设施设备一流的敬老院。
  【真情】让五保老人尽享天伦之乐
  敬老院里面住着各种各样的老人,他们有的缺少亲人关爱,情绪失落悲观,有的生活困难、不讲卫生、生活邋遢;有的个性古怪、不听劝导。为了让每一个老人都能安度晚年,叶丙福以男人的宽广胸怀包容一切,以女人的细心照顾一切。
  74岁的朱忠品是从武庙乡过来的五保老人,双目失明,两年来,都是叶丙福带他去理发、看病,帮他洗澡。卧病在床时间最长的是许新堂,1994年因高血压后遗症,卧床长达6年,生活完全靠别人照顾,付出最多的还是叶丙福,为老人打针、喂药、送饭、洗澡擦身、端屎端尿,老人临终前,抓住叶丙福的手说:“叶院长,让你辛苦了,没有你,我活不了这些年啊……”66岁的彭则同,2010年10月5日不小心滑倒,头被摔破,为抢救老人,叶丙福连夜组织人员把老人送到合肥一家医院,仅一个星期就花掉2.8万元,苏醒过来的老彭说:“叶院长,不要给我治了,我就是有儿有女,也只能做到这样啊!”但叶丙福还是坚持一定要把老人治好。
  20多年,叶丙福的付出,使敬老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他个人先后被固始县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被信阳市民政局表彰为“民政工作先进个人”,陈淋镇敬老院先后被信阳市民政局表彰为“文明敬老院”,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政工作先进集体”。这一串串的“花环”是叶丙福最大的安慰。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