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市场如此巨大,为何问津者少?
发布时间: 2016-04-10

太和养老网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77亿,占总人口的13.26%。人口老龄化的浪潮,正以让人始料不及的速度袭来。
  很明显,养老产业将成为未来中国很长时间内的一个朝阳行业。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包括开发商在内的社会投资者,却乏人进场,即使是如万科、绿城这样的一流品牌商,也还是涉猎尚浅,而国内成功运营养老地产,更是少之又少。为什么愿意涉猎养老产业的开发商这样少?
  原因1:担心后期服务跟不上
  “如果开发商没有做一个服务商的打算或者能力,那么干脆还是不要涉足养老地产这个领域。”采访过程中,绿城房地产集团副总经理、绿城颐乐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冯雨峰一再强调这一句话。
  他说,何谓养老地产?着眼点并不是地产,而是养老。养老地产应该主要由四块组成,分别是地产、医疗、生活、教育,一般开发商所专业的,无非是地产,而后面的三块,却一般并没有涉及。绿城全国首创的园区服务体系,就包含了健康、居家生活和文化教育即后三块内容,而像绿城这样的地产商,显然并不是很多。这就把很多公司都排除在了养老地产之外。
  后期服务,这也成为紫荆园负责人韩敏的最大忧虑。“想来入住紫荆园的老人有很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公务员、教师等高收入人群。”但他表示,虽然现在房子的需求很俏,但是他的团队压力依然很大。“因为我们设置了自由退出的机制,如果以后小区的服务跟不上,老人觉得住得不舒服,就不会有人要求入住了,企业的后续运营也会有问题。”他觉得,要造房子不难,但老年人养老居住需求更重要的并不是房子怎么样,而是医疗、健康、居家等服务。
  老年公寓后期运营的难度,或许比产品开发更大一些。对于这个观点,万科随园嘉树总经理助理徐赫也表示了认同:“随园嘉树今后是由我们公司自己经营,还是委托一家优质的专业机构,目前也都还没有最终敲定。”徐赫说。事实上,老年公寓的经营开发商并不是强项,如果运营不好开发商就有可能陷入泥淖。
  原因2:投资回报不成正比
  成本巨大,并且周期比较长,也成为开发商不敢贸然涉足养老地产的一大原因。
  “养老公寓是为老年人服务的产品,必须要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这就需要配建医疗资源,交通上也要相对便捷,还有一些老年人的生活娱乐设施。可以说跟普通住宅产品相比,养老公寓的开发成本要高很多。”徐赫表示。
  冯雨峰也表示,如果要称得上是养老地产,肯定要配备很多老年人需要的设施。比如医院要建起来,老年大学要办起来,食堂、洗衣店、活动场地都需要有,后期有很多服务人员的工资需要支付,这些都是成本。比如绿城的乌镇项目,600亩的项目里,各类配套用房起码占到20%,光颐乐学院这一块就有100亩,投资超过2个亿。
  如果说高投入会带来高产出的话,那么这也不会是一个太大的问题,可事实并非如此。“老年人口数量虽然很大,但目前大多数人还是认可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或者入住养老院。而且肯花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买一套养老公寓,有这样购买力的老年人毕竟只是少数。”徐赫表示,前两年杭州也有开发商推出过养老公寓,但是销售形势很不理想,原本有意进军养老地产的开发商,一下子变得犹豫不决。
  当然,除了销售产权之外,养老公寓也可以出租。“我们目前正在做市场调研,随园嘉树究竟是出售还是出租,目前还没有最终定论,但是基本上倾向于出租。出租比出售的难度要小一些,但也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投资回报期就会变得很长,就像酒店一样。”徐赫坦言,对开发商而言毕竟还是要考虑投资回报的。既然投资回报不成正比,一些开发商不敢贸然进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原因3:市场空白缺乏经验
  “我们做养老公寓这个产品,其实心里没底。”徐赫向记者坦言,真正意义上的养老公寓,这在国内市场还几乎是一片空白。先前万科在北京、青岛等地尝试过打造符合老年人生活需求的产品,但是像随园嘉树这样,把整个楼盘打造成养老公寓,这也是万科的第一次。
  “国内的养老公寓产品,几乎没有任何现成答案可供参考。什么样的户型适合老年人,需要给老年人配建哪些设施,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市场调研,一边调整规划方案。”徐赫告诉记者,虽然随园嘉树年底前要推向市场,但由于这些客观因素,户型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最终敲定。由于没有现成答案,尤其对实力并不雄厚的中小开发商而言,确实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
  对于这些问题,已经试水过蓝庭颐养公寓的绿城,无疑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冯雨峰表示,针对老年人的需求,颐养公寓所有公共部位尽可能做到无高差,以使所有空间都能够轮椅到达,公共走道的部位都设置了扶手,公共卫生间专门设置了独立的无障碍卫生间,所有的卫生洁具设备都配置了无障碍可伸缩放的扶手。另外,还有能够容得下救护车和担架的医用电梯等等,以适应突发情况。
  当然,对于想要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的开发商来说,所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养老社区通过什么来盈利,是出租、出售,还是采用会员制模式?养老社区是跟普通社区混搭在一起,还是单独建造更好一些?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建筑风格,才更适合老年人的审美观念?应该针对老年人推出什么样的课程,是纯粹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开心一些,还是需要专业化的课程设置,都留待人们去探索。
  原因4:缺乏相关政策扶持
  而关于养老产业相关政策扶持的缺失和力度不足,又是投资者们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障碍。
  “作为开发商,我们也很希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关政策,对养老公寓项目进行扶持。”徐赫告诉记者说,目前政府对养老公寓开发项目几乎没有任何政策倾斜。拿地、交税等环节,养老公寓和普通楼盘完全一样。这就意味着,养老公寓高开发成本无法通过政策通道进行消化,这就影响了开发商的积极性。
  事实上,政府对于民营养老院,各地会有不同标准的资金补助,但这种补助非常少。冯雨峰介绍说,养老社区里一个护理型的床位,算上土地成本、各种配套成本、服务成本等,一般的投入资金起码在30万元以上,配置更高一些的,可能要50万元,但是一个床位的资金补助有限,跟成本相比相差非常悬殊。
  冯雨峰表示,政府应该更多地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养老产业中来,而不是大多数养老机构都由政府来主导打造。从拿地开始,对真正的养老地产进行政策倾斜。说是“真正”,那是因为现在也不乏一些公司“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养老地产的概念来进行圈地。对此,政府应该对养老地产的建筑、服务等各个方面设置一些规范,比如养老地产必须建成什么样,必须配置什么样的服务,满足条件的就可以进行相关的政策支持。比如土地便宜些,或者对投资额进行20%-30%的补助。这样,同样的钱,就可以办更多的事情。
  “其实养老作为这么大的一个社会问题,政府应该把它列入一个诸如保障房一样的政策体系,比如每年规定各个区域一定要有多少养老地产,然后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冯雨峰说。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