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党锢之祸”为何会发生党锢之祸?老年人有钱是福还是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什么是“党锢之祸”为何会发生党锢之祸

关于党锢之祸,《三国演义》说,“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

其实宦官不管怎样作威作福,不过是依附于皇权的狐假虎威罢了。而他们之所以能得皇帝宠信,逐渐发展为危及全国的一股重要政治力量,源于曾作为政治工具,替皇帝打击专权的外戚。

说起外戚专权,并非汉朝才有。 早在战国末期的主要大国间已经比较普遍,有的是自然生长,多数则是君王有意扶持。他们作为皇权的延伸,是巩固政权的需要。但一旦外戚权力过大,危机皇权,则又需要其他政治力量来制衡。比如秦国范睢的上位就是迎合了秦昭王的两大需求,强大君权(削弱外戚权力)和国家。

汉朝外戚专权尤其严重。 因为皇帝们大多短命。西汉后期和东汉一朝几乎全是小皇帝,给外戚专权提供了土壤。等小皇帝成年了,就依靠宦官势力把外戚赶下台。汉朝的政治就这样周而复始。 汉桓帝刘志时,依赖五个宦官(单超、左悺、徐璜、具瑗、唐衡等五名宦官 )铲除了盘踞汉廷二十余年之久的“跋扈将军”梁冀及其势力。五人因功封侯,在刘志的默许下大肆提拔亲信,乃至干涉朝政。宦官集团获得权势利益。 “汉桓帝(刘志)铲除梁冀,五侯弄权”。

宦官集团的壮大引起士人集团的批评和主动攻击。 这插播一下对汉朝宦官的说明。《后汉书》说“中兴之初,宦者悉用阉人。”也就是说后汉光武帝之前,宦官并非阉人。尽管如此,在有知识有地位的士人眼里,他们不过是被皇帝豢养的侍奉人的人。士人集团由自身的优越感所产生的政治洁癖容不得宦官干政。

于是,士人集团不仅舆论上抨击宦官干政,为官一方的士人还缉拿为害本地的宦官及其子弟以泄愤。 双方冲突不断。不过桓帝也不似我们想象的那么昏庸,开始时他并非一味偏袒宦官。有个例子。 官员李膺曾对将张让(宦官头领)的弟弟张朔正法,张让找桓帝投诉,桓帝都是公平处理,让李膺和张让当面对质,张让理屈认输。问题是,士人官员并不总是依法行事,常有“法外杀人”、“过度执法”情况发生。 身居朝廷的宦官们,就通过操纵皇权进行反击。他们抨击这帮与己为敌的士人结党营私,是为“党人”。 双方水火不容。

后来,大臣李膺的“抗赦杀人”案成了导火索。 事件的起因是,和宦官来往密切的一个人叫张成,提前得到朝廷即将大赦的消息,便派儿子杀死了仇人。过几天,朝廷果然宣布大赦,但李膺不顾赦令还是处死了张成。同时,违背大赦杀人的官员还有成瑨。 这一系列事件,加上宦官的煽风点火引发桓帝震怒。将李膺、陈寔等二百余人抓捕入狱,并诏布告全国各地逮捕党人。

范书《党锢列传》:于是天子(刘志)震怒,班下郡国,逮捕党人,布告天下。 后来,事情在大将军窦舞促成的大赦下暂时和解,因牵连入狱的党人被免罪释放,但是终身不得从政。此次历时半年的“党锢事件”,史称“第一次党锢”。 由此可见,党锢之祸中,士人集团并非完全无辜。

“抗赦杀人”现象也至少反映了两个问题: 一是士人多以主观情绪而非统一的法律做行事标准,即黄教授说的,“儒家重人身关系,不严格尊重法治,产生不正规的影响”。; 二就是皇权无力。两股政治力量对立且都把控不住,局面混乱是早晚的。 汉桓帝后来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自我批评说“失政”,但为时晚矣。

第二次党锢发生在汉灵帝刘宏时期,最终形成宦官干涉朝政达二十年之久(169-189年)。 但其成因与桓帝不同。 桓帝是为了对抗权臣才引宦官为支援,而刘宏登基时才12岁,围绕在他身边的不是宦官,就是亲宦官的官僚集团,完全被他人左右。 灵帝曾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 (《后汉书 宦者列传》)能说出这样让人瞠目结舌的话,果然应了那句“上帝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由此,“宦官得志,无所惮畏,并起第宅,拟则宫室”。宦官之祸,比起桓帝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想想,睁开眼看到的是宦官,围在身边的也都是宦官的刘宏,依赖宦官是也人之常情,活在宦官的蒙蔽之中确实情有可原。若想他摆脱宦官的误导,只能靠他自己,通过积累人生阅历,分辨是非了。但这何其难也。

直到黄巾之乱起,攘外必先安内,北地太守皇甫嵩上书要求解除党锢,灵帝准奏,持续十四年的“第二次党锢”才结束。 随之而来的是大批士人(袁绍、曹操等)重返政治舞台,士、宦之争重新拉开序幕。

后来,灵帝临死前,把废立之事(废刘辩,改立刘协)嘱托给宦官蹇硕,引发了皇室内部权力争夺,引发了“十常侍”之乱。

老年人有钱是福还是祸

老年应该说,有钱但是不能多,如果钱多了对老年人有害的,老年没有钱也不好因为生活不能能保障的,应该说老年人的钱夠用是最好,不会被小人店记,最安全。

如何看待汉朝的巫蛊之祸

古代的科技不发达,许多现象都不知道前因后果,就只能依靠迷信来解释。巫蛊也是一种迷信,得了什么病,老是治不好,就怀疑有人用巫蛊害自己。同样,想害一个人,没有其他的办法,巫蛊之术就成了既隐蔽、风险又低的方法。

汉朝就特别盛行巫蛊之术,贫民中用巫蛊之术的人多不多我们不得而知,但西汉皇室却是丛出不穷。汉武帝第一个皇后陈阿娇就是因为用巫蛊之术害人而被废的。汉武帝晚期,大规模的巫蛊事件更是导至太子被害,几万百姓因此被诛杀得惨剧。汉成帝的第一个皇后许皇后也是因巫蛊事件被废。巫蛊成了后宫争风吃醋的手段,甚至成了朝堂上各种权力角逐的工具。至于巫蛊事件到底是真是假(我认为大部分应该都是子虚乌有),用巫蛊害人是否真的有用,已经没有人关心了!

题主所说的巫蛊之祸,指的就是汉武帝晚期那场牵扯人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巫蛊事件。一开始被诛杀的全都是皇后卫子夫的外戚势力,所以我认为巫蛊之祸的制造者应该是针对太子刘据的一方势力,而结果也正如他们所愿太子刘据自杀,太子一家被诛,只有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孙子刘询活了下来。

汉武帝晚年多灾病,性格也变的多疑、残暴,身体一有不好,就怀疑有人用巫蛊害他。这一点正好被有心之人利用了。事件刚开始在征和元年(前92年),时居九卿太仆的公孙敬声擅用北军军饷一千九百万钱,被下了大狱。这公孙敬声是公孙贺与皇后卫子夫的大姐卫君孺的儿子,知道儿子出事后,时任丞相的公孙贺就上书汉武帝,愿意去逮捕当时的“阳陵大侠”朱安世为儿子赎罪,汉武帝答应了。公孙贺好不容易逮到了朱安世,准备换儿子出来,却不想被朱安世诬告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私通行巫蛊诅咒天子。汉武帝大怒,派人把公孙贺也下狱,并于征和二年(前91年)正月,在狱中处死了公孙父子俩。四月,因巫蛊事件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青之子卫伉、卫长公主的儿子曹宗等人先后被处死。其实这个事情是有诸多疑点的,公孙贺抓了朱安世,朱安世立马就告发了他的儿子,让人一下就想到他有可能是借机报复,这本就不该轻信。他告发的又是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合谋诅咒天子,这就更不可信了,因为臣子、兄弟、甚至儿子都有可能诅咒天子,女儿怎么会诅咒父亲呢?父亲就是没了,她又得不到皇位,于她只是有害无益啊!但当时的汉武帝就像是被迷了心智一样,楞是相信了,还杀了自己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外孙。事后,又派官吏严查百姓中有没有诅咒天子的事件,百姓非常害怕,相互揭发,由此被冤死的百姓有数万人。
阳石公主

如果公孙一家是被冤枉的,那么是被谁设计陷害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公孙贺死后,谁是受益的人呢?公孙贺死后,汉武帝封刘屈氂为左丞相。刘屈氂之前并没说有什么能耐和功劳,只是涿郡太守,却突然被提拔为左丞相。而且他是汉武帝哥哥刘胜的儿子,西汉因为七国之乱,对宗室的权力都是限制的,很少委以重任。刘屈氂做为西汉宗室又没什么大的功劳却被任命为左丞相,显然是有汉武帝非常信任的人举荐,谁呢?当然是著名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因为他们俩是儿女亲家,关系亲厚,而李广利又是汉武帝儿子昌邑哀王刘髆的舅舅,这就看出来玄机了吧!实际上李广利战绩平平,跟卫青、霍去病根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