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养老保险是以房养老吗,没房子就不能买吗?政府推动“以房养老” 反应平平不只“水土不服
发布时间: 2023-07-17

房屋养老保险是以房养老吗,没房子就不能买吗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您好!房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老化现象,由此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您可以通过房屋养老保险来进行转嫁。

房屋养老保险是以房养老吗,没房子就不能买吗?
房屋养老金其实就是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它是用于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日常维修以外的大、中修,更新改造的资金。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保障居住条件,延长房屋使用寿命的必要保障。您所说的应该是指以房养老政策,而目前我国尚未推广以房养老政策,保监会已起草《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个城市进行试点。所以这种情况下,个人要想获得有保障、高品质的晚年生活,最好提前购买一份合适的商业养老保险。

商业养老保险怎么买?
1.目前市场上有养老功能的保险产品主要有传统型、两全型、投连型和万能型等几种。而且商业养老保险从购买到领取,时间跨度可能相隔10年、2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因此投保需要按需进行。
2.传统型养老保险的预定利率固定,且以年金产品居多;两全型保险具有保障和储蓄功能,同时还有分红功能,对抵御通货膨胀有很好的作用;投连型保险,不设保底收益,但保险公司要收取账户管理费等费用,盈亏由投保人自己负责;万能型保险一般有保底收益,保险公司要收取保单管理费、初始费等费用,适合长期投资,一般要在5年以上方可看到投资收益。
3.传统型和两全型保险回报额度明确,且投入较少,比较适合工薪阶层的养老需求。而投连型和万能型保险由于投入较高、风险较大,比较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高收入人群。
4.商业养老保险提供的养老金额度应占到全部养老保障需求的25%-40%。因此,在有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考虑到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和物价等因素,投保人购买20万元左右的商业养老保险比较合适。
5.对大多数资金还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工薪族而言,最好选择10年、15年或20年期缴方式来存保费。每年(每月)拿出一定量的钱作为保险费,既能满足储蓄养老的需求,又不会造成太大经济压力。缴费期限不同,保费差别会很大。
6.养老险缴纳期限越短,缴纳的保费总额越少。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缩短缴费期限是较为经济的。你这种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年人,可以选择一次趸缴,或3年缴、5年缴等短期缴费方式。尤其是万能型产品,因为是月复利结算,越早存入,本金越高,收益越高。投资人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做出选择。

在以房养老政策尚未落地的情况下,个人最好通过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来完善自己的老年生活保障。上提供有多款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欢迎您前来对比挑选。

政府推动“以房养老” 反应平平不只“水土不服”

“以房养老”保险入市以来各方反应不一,近日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据悉,下一步保监会将在现有四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选择经济条件较好、房地产市场较为规范、当地政府支持的城市和地区纳入试点范围,扩大业务经营区域。

所谓“以房养老”是指将房屋抵押给有资质的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每个月从该机构取得贷款作为养老金,老人继续在原房屋居住,去世后则用该住房归还贷款。2014年7月1日起,我国“以房养老”保险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进行试点。2015年3月,幸福人寿首款“以房养老”保险产品获批上市销售,试点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这也是国内首款“以房养老”政策性保险产品。

然而,在以房养老业务开展后一段时间,市场频频传出北京等地以房养老“水土不服”,选择以房养老的人寥寥无几。住房反向抵押的养老模式在理论上讲是一件好事,在美国早就成为五个养老支柱之一,但在中国情况不一样,它遇到的是文化传统上的“水土不服”。

其一,受传统养老观念影响,认同度不高。在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一些人难以接受“以房养老”。家住上海徐汇区的张老伯今年75岁,他希望在自己百年之后把房子留给孩子。“子女在上海生活也不容易,医疗、教育等各种成本都不低,我会把房子交给他们处置,卖也好,租也好,都能给他们增加一些收益。”

其二,仅提供金钱难以满足老人精神方面需求。虽然57岁的年纪尚未进入老年,但对上海失独母亲孙慧芬来说,养老是切实的难题。在问及是否会选择“以房养老”时,她坚决表示不同意,“我们希望政府提供更方便多样的养老服务,并给予失独家庭更多精神关怀,金钱倒不是最重要的。”

其三,不动产价值增贬预期难判,以房养老产品存风险。对于开展“以房养老”业务的金融机构来说,这种对房产进行的“倒按揭”方式也并非常规业务,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具有操作性的业务规则可以借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中国房屋产权70年,是“倒按揭”的最大障碍,也是与国外政策环境最大差异。如果70年产权到期后,抵押房屋要有偿续期,那么续期费用将是未知风险。

其四,按揭期限也难以确定。不同于传统房产按揭合同中对还款期限所作的明确规定,由于人的寿命难以预期,“倒按揭”的期限无法事先确定,每月金融机构提供的养老金数额难以准确计算,很容易引发家属与保险公司对房屋价值和保险金额的争论。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4-07,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点击查看更多房产信息

“以房养老”保险已经正式推向全国了吗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该保险2014年7月在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4城市试点,2016年7月,试点范围扩大到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的部分地级市。

银保监会表示,此举主要为进一步深化商业养老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对传统养老方式形成有益补充,满足老年人差异化、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7.3%。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至2.55亿人左右。但从试点情况来看,业务开展并不理想。截至今年6月底,只有幸福人寿一家保险公司开展了相关业务,共有98户家庭139位老人完成承保手续。

有分析认为,中国人房产留给子孙这种传统观念、房价上涨、“以房养老保险”条款设计过于复杂,很多老人看不懂,搞不清楚若干年之后房子的归属等因素导致“以房养老”试点四年遇冷。

银保监会要求,保险机构要做好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综合研判,加强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的风险防范与管控;积极创新产品,丰富保障内容,拓展保障形式,有效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增加老年人养老选择。

据了解,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一种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年金保险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即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年人,将其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同意的处置权,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老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产处置权,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