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血压患者近30%存在尿蛋白
发布时间: 2022-11-12

在我国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区的五个中心城市高血压患者的抽样调查中发现:高血压患者中有近30%已有微量白蛋白尿及蛋白尿,并与血压控制的程度有关。

原发性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肾损害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蛋白尿是高血压肾脏损害的早期标记,长期以来微量白蛋白尿及蛋白尿的研究多集中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 近年ESC/ESH高血压指南将微量白蛋白尿纳入高血压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评价,而我国高血压患者有关蛋白尿和微量白蛋白尿的数据报道还不多。为此,我们在全国东、西、南、北、中5个中心城市的高血压患者中抽样进行蛋白尿的筛查。

研究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在5个中心城市的心内科及普通门诊高血压患者中进行心血管相关因素的调查、血压测量以及血糖和微量白蛋白尿检查。调查对象为年龄18~75岁之间,无糖尿病史(包括患者自己不知晓)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包括已服降压药物和未服降压药的患者)。

结果显示,全国5个中心城市共调查高血压患者5021例,男性2492例(49.6%),女性2529例(50.4%)。其中,心血管科就诊2524例(50.3%),普通内科就诊的患者2497例(49.7%)。患者平均年龄62.21±12.00岁,平均 BMI 24.9±3.43 kg/m2。

所有患者通过尿常规检查,临床尿蛋白(>0.3 g/L)514例,占10.2%,微量蛋白尿(≤0.3 g/L)479例,占9.5%。对尿常规中尿蛋白阴性的患者进行尿白蛋白/肌酐比的检查,结果又检出9.1%的微量白蛋白尿。因此高血压患者中总的微量蛋白尿的检出率为18.6%。蛋白尿的总检出率(微量白蛋白尿加临床蛋白尿)共1446例,占28.8%。血压水平在正常、正常高值和Ⅰ、Ⅱ、Ⅲ级高血压患者分别为26.3%,27.3%,28.7%,31.5%和40.3%,血压水平与蛋白尿排出呈现正相关趋势。

对单药治疗的患者尿蛋白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收缩压控制不良组(SBP≥140 mmHg)合并蛋白尿者高于与控制良好组(SBP<140 mmHg),这种差别不受服用的降压药物的影响,提示血压达标程度对减少蛋白尿的排除更重要。

根据空腹和OGTT 2小时血糖值,本研究新检出部分IFG 、IGT与DM的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蛋白尿排泄的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微量白蛋白尿和临床蛋白尿均有升高趋势,秩和检验P=0.007。随着糖代谢异常的加重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和临床蛋白尿的比例上升的更明显,P<0.001。

高血压合并疾病状态下尿蛋白分布情况分析:本研究中1.9%的患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5.1%有明确的冠心病史,11.9%的患者有脑血管病史。筛查结果显示,合并疾病的患者有更多的蛋白尿阳性,提示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预示有更多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由此可见,在我国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区的5个中心城市高血压患者中有近30%的微量白蛋白尿及蛋白尿的发生,并与血压控制的程度有关,高蛋白尿排出的高血压患者有更多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提示了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评估和干预在高血压治疗中的重要性。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