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骨质疏松就在您的身边
发布时间: 2022-11-12

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防治骨质疏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已跃居各种常见病的第七位,但是否只有老年人才有必要重视问题呢?

其实,骨质疏松的发生和遗传、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及疾病状态等有关。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使骨量已经严重丢失的骨量恢复正常,所以骨质疏松应早期防治。

1.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儿童期开始

决定老年人骨量的主要有以下三种因素:骨发育成熟期达到的骨峰值,中年期骨量的维持及随后的骨丢失率。

当人在30岁左右即能达到理想的骨峰值,就如同“银行”一样储备充足的骨量以备老年后骨丢失所用。峰值骨量的形成和遗传及后天因素有关,而后天因素主要包括营养、体育活动和生活方式等。儿童期和青春期是骨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能摄入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保证均衡营养,同时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避免不良的生活嗜好(吸烟、过量饮酒、饮咖啡)将会大大有益于获得最佳的峰值骨量。

2.合理的营养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

其中,影响骨代谢的营养素主要有钙、磷及维生素D,其次是膳食中的蛋白质、钠及一些微量元素,如氟、铜、锌、锰的摄入。我国营养学会1998年修订的每日钙需要量为:儿童0.5到1.1克,成人0.8到1.5克,孕妇1.5克,乳母2.0克。而钙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居民每日钙的平均摄入量不足500毫克,不少省份低于400毫克。

牛奶是含钙丰富的食物,一瓶牛奶220毫升含钙约220毫克,对于有乳糖不耐症的人来说,喝牛奶可引起腹涨和腹泻,应改饮酸牛奶。此外,种子类食物,如芝麻、花生、黄豆制品、虾皮和蔬菜含钙量也较高。在经常食用富钙食物的同时,应注意避免食物成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当膳食中磷酸盐含量过多时可降低钙的吸收,而且植物中的植酸盐、草酸盐可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植酸钙和草酸钙,会降低钙的生物利用度。另外,如果食物中蛋白质摄入过多,可使肠道的酸度降低,也影响钙的吸收。

当膳食中的钙含量不能满足人体需要时,适当补充钙是适宜的。选择钙保健品首先要考虑含钙量,其次是溶解度和吸收率,再次要看配方是否合理,最后还要考虑价格和口味。常用钙化合物的含钙量为:乳酸钙13%、碳酸钙40%、葡萄糖酸钙9%、柠檬酸钙21%。碳酸钙属于无机钙,需要胃酸溶解方可吸收,对于胃酸缺乏的人来讲则不宜选用。葡萄糖酸钙和柠檬酸钙都属于有机钙,可空腹服用,不需胃酸溶解。人体钙的吸收和多种因素有关,大致在15%到45%之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和食品研究所的实验证实,多种钙保健品的钙吸收率大致相同。但是,因为维生素D具有强烈促进钙吸收的作用,所以在服用钙保健品的同时加入适量的维生素D可增加钙的吸收。

3.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型饮料会加速骨骼丢失,所以要尽量避免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合理营养、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及体力活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加日照(可增加皮肤合成维生素D)将促进骨骼合成。

4.定期骨密度检查有必要

骨质疏松在早期一般没有症状,故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血钙测定并不能真实反映骨质状态,所以定期检查骨密度对防治骨质疏松非常必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