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脑中风的药
发布时间: 2022-11-12

中医的病因病机:中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复杂的病理过程,风、火、痰、瘀是其主要的病因,脑府为其病位。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五志过极,肝阳上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生;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日久血瘀。当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时,则发生中风。“窍”指脑窍、清窍;“闭”指闭阻、闭塞;“神”指脑神;“匿”为藏而不现;“导”指主导,引申为支配;气”指脑神所主的功能活动,如语言、肢体运动、吞咽功能等。

脑中风中医辨证

1、中经络

主症 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歪斜。

兼见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为肝阳暴亢;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为风痰阻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为痰热腑实;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苔白腻,脉细涩,为气虚血瘀;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风动。

2、中脏腑

主症 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甚者昏迷,半身不遂。

兼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为闭证;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口开,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腹凉,脉散或微,为脱证。

从中医学说:脑为髓之海,元神之腑,五脏六腑之大主,神明之所出,其生理病理与人体五脏休戚相关。故脑病亦应从五脏论治,五脏的功能盛衰皆影响脑的功能。特别是脾、肾二脏的功能更为重中之重。因肾为先天之本,为精髓生化之源,精生髓,髓充脑,肾气旺,则髓海充盈,脑得所养,神灵清澈。《医碥》论“在下为肾,在上为脑,虚则皆虚”,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头,脾胃健旺,腐熟运化五谷,气血化源充足,五脏安和,九窍通利,则清阳出上窍而上达于脑。若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可导致头痛头晕,甚或神识昏蒙。若二脏俱疾,生化无源,不但影响其它脏腑的功能和协调,日久之,继而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焦虑,多疑,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从经络学说:《黄帝内经》曰:“脏腑与人体最上部,颅腔之中,上至颅囟(百会穴之处),下至风府(风池穴之处)”。这也迎合了祖国医学所说的:七窍之所聚,百会之所合,诸窍通,脑窍清;经脉畅,百会明。若窍道不通,则神明不清,若经脉闭塞,则脑神散,神昏蒙。

从西医角度分析:大脑是人的生命中枢,由诸多脑神经细胞组成,其极为“娇嫩脆弱”,而且神经细胞有一个生命的弱点---一旦死亡,永不再生,所以人天生就有一道胜利屏障---“血脑屏障”来时刻保护它,这道屏障会吧很多有害物质拒之门外,防防止有害物质通过血液侵犯大脑中枢,这是有利的一面;但是也有它不利的一面,那就是大脑一旦发生病变,需要采用药物治疗时,很多药物的有效成分也难以渗透该屏障,发挥其真正的疗效,达到原设想的预定治疗目的,这也是医学界深感头疼的大问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