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防治及康复护理
发布时间: 2022-11-12

中风病是危害广大中老朋友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都非常高,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中风后存活的患者约60%~8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而且有近一半的患者可能在2~5年内复发,不仅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1、中风的危险因素、诱发因素及临床表现

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许多,年龄越大中风的机会越多,但目前年轻人脑中风率似有上升的趋势,而且男大于女。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患者的中风发病率是正常人的2~7倍,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中风率是正常人的8倍,吸烟、酗酒、肥胖、有糖尿病史的有10%~30%会发生中风。另外,还有口服避孕药和遗传因素。

诱发因素:情绪波动,饮食不节,过度疲劳,用力过猛,超量运动,气候变化,突然体位改变,各种疾病因素影响,大便干结,不遵守医嘱停用降压药、降糖药等。

中风前兆:有些中风患者在发病前有症状出现,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的人突然出现头痛、头晕、眼前发黑或头痛固定在一侧,同时伴有一侧肢体的麻木、无力,常预示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可能。反复发作的,说话不清,视物模糊,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是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的典型表现,此时预防脑血栓形成就刻不容缓了。

中风病的典型表现:中风分为缺血性、出血性和混合性三大类:缺血性中风常见的有脑血栓、脑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混合性中风为出血性和缺血性在一定的时间内相继发生出现于同一患者,起病非常突然,一般表现有头痛、头晕、呕吐、嗜睡或昏迷、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脑出血还可伴有颈项强直、癫痫发作、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等,若患者出现深昏迷、高热、瞳孔改变以及合并消化道出血等,则表明病情危重,预后较差。

2、中风后的康复治疗

中风给患者遗留下的各种功能障碍,其严重程度和恢复的快慢,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康复前景。脑血栓形成患者在发病后1周,神志清醒的患者在发病后第2周,脑出血的病在发病第3周后,即只要神态清楚,病情平稳就可开始功能恢复训练。一般情况下,中风患者的恢复常在发病后数天开始,1~3个月内达到最大限度,3个月后因挛缩形成,恢复过程变得缓慢,半年后恢复的可能性变小,1年以后恢复难度更大。因此,在病情稳定的条件下及早开始康复治疗可以使局部受损的范围缩小,从而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人而异,注意加强正常肢体及躯干功能的锻炼,以代偿残肢功能。预防废用综合征,防止肩发僵、肢体挛缩畸形等后遗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