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宜有度
发布时间: 2022-11-12

 

 

  古语讲:春捂秋冻。秋季到来,有的开始实施“秋冻计划”。每年秋季是中风病的高发期。其发病原因与人们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秋意渐浓,常会陷入沮丧和抑郁状态,而心情不舒畅会引起内气郁血滞,若不加以疏导调节,就会诱发抑郁症或使其他基础疾病复发。老年人在此季节要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在起居饮食方面注意调理。要多进行一些户外运动,沐浴阳光,散散步,运行肢节体关节,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尽量减少独处,积极投身群体活动。做到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保证足够睡眠,不宜连续打牌,下棋,中午应小憩片刻。

  此外,秋季气候变化无常,一味地“捂”或“冻”也是不合适的。因为秋季温差大,往往清晨和夜间气温较低,此时如果穿衣过少,则可因寒冷增加卒中的风险。寒冷的刺激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全小动脉痉挛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压升高而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液中血栓形成而诱发缺血性脑中风。中午气温较高,不及时减去衣物会增加出汗,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也可能诱发脑梗死。老年人口渴的感觉差,常常水分摄取不足。机体缺水易使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加大,很容易形成血栓,增加中风的发病机会。

  除了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外,老年人还可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