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不能与心脏病画等号
发布时间: 2022-11-12
  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正常的心脏先有电的激动,后有机械性收缩和舒张,从而有节奏地泵出血液,供应人身的代谢需要。心脏电活动的起源点是右上方的一个微小结构——窦房结。在正常成人休息时,窦房结有规律地每分钟发出60~100次电脉冲,向整个心脏传布。随着运动,窦房结发出电脉冲频率加快。如果窦房结之处的心脏组织,如心房或心室在窦房结以正常节奏发出电脉冲之前抢先激动,控制心脏的电活动,就会使心脏在没有充分被血液充盈之前,提前收缩一次,我们称之为期前收缩或早搏。如果搏动的产生部位在心室,即为室性早搏;如早搏产生在心房,就是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比房性早搏更多见,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医生问诊和体格检查、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和运动试验心电图。良性早搏的发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许多有早搏的病人本无自觉症状,而是在升学、就业或体检时无意中发现的。有些病人可觉心悸、胸闷,类似坐电梯快速升降时的感觉或心脏偶然的有力搏动,有无症状或症状轻重并不与早搏的数量或频发程度成正比。有人每天发生数千上万次早搏毫无症状,有的人每天几十个早搏,症状很多。同一个人的早搏一天不同时辰的频度很不相同,病人症状的轻重也常常与各同一时间早搏频发程度不相关。绝大部分病人都程度不同地具有一些与心理因素,即由于不了解良性早搏的意义而紧张和忧虑有关的症状。在各种体检的心电图上,对查出早搏的结论往往为“不正常心电图,室性(或房性)早搏”。当这种报告单交给病人,医生又没有耐心对病人作解释时,这些术语给病人精神上的压力可想而知。再加一些流传的说法,如室性早搏比房性早搏危险,可能突然死亡,对病人精神的打击更大。一个平时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健康人,在体检中遇到上述情况时,可能忧心忡忡,卧床不起,甚至在精神上完全崩溃。
  单纯的早搏不能与心脏病画等号,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早搏称之为良性早搏。良性早搏见于心脏正常的人,至少使用现有的诊查手段不能发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异常的人。它不会给病人带来猝死的风险,也不会对心脏造成损害,它的预后良好。早搏也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例如室性早搏在心肌梗死、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的病人中十分常见。早搏亦可见于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洋地黄或锑剂中毒;血钾过低;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时对心脏的机械刺激等。
  早搏的治疗应视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一般对偶发单个的早搏、没有不舒适的自觉症状的良性早搏,可不予治疗,只需正确对待,消除顾虑,杜绝各种诱发因素。吸烟、饮酒诱发者应戒烟限酒,疲劳、紧张、激动所致者应劳逸结合,心态平静。因感染、胆或肾结石绞痛或甲亢等疾病引起的,应针对该病治疗。对有电解质(低钾等)和体内酸碱平衡失调者应予纠正。缺氧者应输补氧气。药物(如洋地黄等)引起者应停该药。为缓解病发顾虑,必要时可视情况适当用点镇静安神剂(如安定类药物)。
  对自觉心慌、心悸、胸闷等症状明显又频繁发作的早搏(多于75次/分钟)或构成二联律或三联律的,特别是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和,应积极考虑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有心律平、美西律(慢心律)、倍他乐克、胺碘酮等,对房性或室性早搏均有效。还有维拉帕来(异搏定),对房性早搏有效,还有普鲁卡因胺、室胺卡因(妥卡尼)等,对室性早搏均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可治疗心律失常(包括早搏)的药物,也可能导致其他心律失常,故药物应用的选择和用法、剂量等,都必须在医师选择、指导和配合下慎用,并定期作心脏检测和心电图监护。处方不可自作主张,擅自滥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