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慎防细菌性痢疾
发布时间: 2022-11-12
  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消化道传染病,夏秋季节多见,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主要症状是腹疼、里急后重、便意频数,下痢赤白脓血,倦怠,食欲不振等。菌痢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痢疾发病较急,病程短,一般月余可痊愈。病情延续2个月以上为慢性菌痢。
  急性菌痢:分轻型、普通型、重症型和中毒型4类。轻型:一般无全身中毒症状,体温正常或稍高,腹泻每日3~5次,大便呈稀糊状或水样,可见少量粘液,不含脓血,腹痛和里急后重较轻,或伴恶心、呕吐等。病程1周左右。
  普通型:起病较急,有中等全身中毒症状,患者体温可达39℃,先有恶心、呕吐,继而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较明显。每日腹泻达数十次,最初数次尚有粪便排出,尔后排出为白色胶状粘液,带有血丝,可转为鲜红胶冻样。病程可达10~15天左右。
  重型:患者多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其起病急骤,可见高热、恶心、呕吐、腹泻频繁,以至大便失禁、腹痛剧烈,带脓血粘液,里急后重和失水明显,四肢发冷,进而出现意识模糊,惊厥、血压下降等。
  中毒型:起病急,可在腹痛、腹泻前出现高热、面色灰青、四肢厥冷、呼吸微弱、反复惊厥、精神萎靡或神志不清等危重症候。
  慢性菌痢:可依病情分为慢性隐伏型、慢性迁延型和慢性型急性发作3个类型。慢性隐伏型无症状出现,但乙状结肠镜检查有异常发现,大便培养呈阳性。慢性迁延型可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大便经常带有粘液或脓血,可伴贫血和维生素缺乏。慢性型急性发作多由某种因素引起,症状见突然腹痛、腹泻加剧、大便呈脓血状并伴有发热等。
  另外有一种湿热痢疾,起病缓慢,发热不高,症状较轻,大便呈果酱色且有腐臭。中医称之“湿热之邪壅滞肠中”,西医称为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侵入人体后,引起结肠黏膜病变所致。
  在诸多的痢疾类型中,最凶险的当属急性细菌性痢疾。此症以儿童最多见,其特点是发病急,来势凶猛,病情重,症状剧烈,死亡较快。儿童由于抵抗力差,好动且不注意卫生,常易感染此病。患病儿童会突然出现高烧、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四肢发凉、皮肤出现黑红色且压之不褪色的斑点,有的甚至抽风、昏睡。此时如测量血压,可发现血压下降迅速,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该病患者发病24小时内,病情变化急剧,诊治不及时,可在数小时内因呼吸困难或血液循环衰竭而死亡。
  多体质虚弱,容易患菌痢,并因抗病能力低而引起全身病毒反应,出现高热、嗜睡、烦躁、昏迷等症状,有的发展成为中毒性菌痢。因此,切不可掉以轻心。
  对菌痢应以预防为主。首先严格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教育和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不洁净的食物,生吃水果要洗净和削皮。饭前便后要洗手,并注意搞好环境卫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