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因多血气壅滞调理宣通问题可解
发布时间: 2022-11-12
  天气变冷,许多中血压不稳定,中医师余雅雯表示,临床上常有高血压患者问到,“已经服用西药控制血压,中药调整体质如何搭配?”医师建议,若已服降压药者千万不要自行贸然停药,以免引发戒断症状,建议把药单给予医师参考,中医介入会考虑证型,以及所服用西药类型给予适当治疗。
  中医师表示,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并不一定是吃出来的,情绪、睡眠、天气、便秘等因素,或是逐渐老化的过程,血管弹性变差,也是血压升高的因素,而续发性高血压更是许多内分泌疾病的警讯表现,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等。
  由于高血压症状在初期并不明显,发展缓慢,有的甚至当发生并发症时才有相应的症状,因此被称为“沉默杀手”。
  中医认为高血压多因血气壅滞,不得宣通,某部分若有阻滞发出讯号,身体自然就升高血压,送出更多血液以供氧末端,或是压力大中枢神经过度紧张,引起血管兴奋,以致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
  医师表示,中医治疗高血压并不是刻意去降低,而是找到造成血压升高的原因,加以调节,使气血恢复平衡。也提醒,若长期高血压置之不理,造成血管弹性变差,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肥大、肾功能衰退,乃至有急性致命的脑溢血,脑血管栓塞等。
  医师表示,中医治辨证治疗上,若属“肝阳上亢”者;俗称易“动肝火”,生活紧张,一发起脾气来就会面红耳赤,因为肝火上升,常眩晕口干舌燥,排便秘结,易造成血压升高等恶性循环,中风的机率也比一般人更高。治疗可配合清肝热,息风降火,药方如龙胆泻肝汤、镇肝息风汤等。
  医师表示,还有“痰浊内阻”者,可见脾胃运化功能失调,饮食又常摄取过多脂肪盐份,脾湿生痰,易阻扰气血运行,造成头晕、身重、困倦,血压升高,治疗可用温化痰饮,加上活血化瘀等药疏通,如温胆汤、丹蔘、赤芍等。
  “阴虚阳亢”患者不易于短时间血压升高,此种证型多发生在40岁后中年元气较衰退,或睡眠不佳,伤害肝肾的阴液,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易心烦、心悸,易合并肾病变,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滋肾阴治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