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邪贯穿脑中风病程,产生热、瘀、痰毒
发布时间: 2022-11-12
  中医师表示,脑中风为急性脑血管病症,根据病因病理不同通常分为缺血性、出血性,属于中医中风、暴厥、薄厥、偏枯、卒中、半身不遂等范畴,总病机是本虚标实,病因不外乎生活无度、情志过极、久病失调、外邪入中。
  本虚是指体质为虚证,常见脏腑气血不足、阴阳功能失调;标实是指表现多种症状为实证,常以邪实为主。
  医师指出,传统中医认为,这种急症发病机理主要是虚、火、气、血、风、痰所造成,这里所说的虚指的是阴虚、气血虚;火指的是肝火、心火、痰火;气指的是气逆、气陷;血指的是血瘀;风指的是肝风、外风、痰指的是风痰、湿痰;患者中风之后,还可能产生热毒、瘀毒、痰毒等毒邪;毒邪往往贯穿中风病变过程,而且毒邪种类还会影响中风证型,甚至毒邪盛衰还会决定中风病势之轻重缓急。
  医师指出,脑中风的特性是起病急骤,发病后常在瞬间、数分钟、数小时,甚至最多一、二天内脑部损害就达高峰,常见头痛、头晕、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如果没有实时接受医治的话,很可能会变成残障。通常患者必须紧急送医治疗,西医立即急救之后,后续中医才有介入空间。
  缺血性脑中风主要是脑血管阻塞或循环不良所造成,大多数为急性发作,诱发原因包括脑血栓、脑栓塞,其中,脑血栓原发于血管壁,因为血液凝集而造成阻塞;脑栓塞则是血管上游漂流物漂流下来阻塞血管。出血性脑中风主要以脑溢血最常见,可能受到高血压、脑瘤、先天性血管瘤、血管或血液病变等疾病所造成。
  毒邪是传统中医说法,常有内外之分。医师表示,中医认为毒邪常分两大类,内毒就是内生毒邪,包括瘀毒、痰毒、五志化火之毒;外毒就是外感毒邪,包括药毒、食毒、虫兽毒等。此外,毒邪具有爆发的特性,发病急骤,瞬间爆发且变化相当迅速。
  内毒是从人体内而生之毒,主要是脏腑功能、气血运行失常,进而促使人体内的生理产物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最后蕴积体内而化生毒邪;外毒是从外面侵犯人体,最后造成毒害的病邪。
  不过,并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毒邪单一为病,而是毒邪相兼互化,以致病机多样化,甚至临床表现复杂化。值得一提的是,毒邪还具有峻猛致残性质,只要毒邪在人体为患,多半会造成病情严重、症状峻猛,导致高死亡率、致残率。
  医师表示,简单来说,造成身体败坏、致残的邪气就称毒邪,就以癌症为例,不管是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热毒内蕴、正气亏虚,癌症病情发展到最后,日久终会导致毒邪淤积体内。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