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复健+药物治疗可改善
发布时间: 2022-11-12
  足底筋膜位置连接跟骨和趾骨,是足部吸收震动能量的主要结构,如果足底筋膜承受过度的牵拉或伤害时,会产生退化甚至发炎疼痛。
  足底筋膜炎常见症状是长时间休息后,开始踩踏行走时,足跟会发生剧痛,例如早上下床的第一步,多走动几步后会较为缓解,但走多走久后,疼痛又会再次加重,且部位大多在足跟偏内侧。好发于足底受力不平均,如扁平足或高弓足,足底承重负担较大。
  临床上可运用肌肉骨骼超音波影像来确认足底筋膜是否有厚度改变协助确定诊断,而足部X光检查是否有跟骨骨刺,则不见得和疼痛有关。
  部分病患要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动(例如跑步或长时间行走),并且在活动完立即冰敷痛处。也可到复健科接受物理治疗,例如超音波、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病况严重时,可用局部注射改善。
  民众可做一些简单的足底运动。首先弓箭步或用浴巾牵拉前脚掌来伸展阿基利斯肌腱,每次维持20秒,反复10次为一组,每天做3组。或是脚掌往外往内翻转以伸展足底筋膜。脚底滚球按摩,以坐姿用脚底来回滚动高尔夫球或圆棍,每次3到5分钟,每日2至3次。
  此外,如有高足弓或扁平足,可以用矫正鞋垫加强支撑,或减重以达到减轻足部负担效果。只要适当改变运动型态,并且及时接受治疗,确实复健并坚持自我足部照顾伸展运动,一段时间后可以恢复正常行动能力。
  足底筋膜炎与筋膜结构退化有关,体重过重、久站、过度运动及脚部结构异常者有较高风险。
  脚部结构异常也容易出现的扭伤,医师指出,主要是踝关节因多次扭伤造成韧带松弛,稳定度不足,须藉由运动护具予以保护固定。部分患者脚踝扭伤常合并关节错位现象发生,关节错位导致人体重量无法经由踝关节均匀传导分散至地面,造成踝关节负担。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