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辣日高照,冬病夏治正当时!
发布时间: 2022-11-12
  “三伏天”气温高、气压低、空气湿度大,对人体健康不利,尤其是患有三高的。
  首先要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若外出,应采取防护措施。要注意及时补水,常饮用凉开水、暑茶、绿豆汤等;饮食上多吃一些苦味和酸性食物。
  俗话说:天热食“苦”胜似进补。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甙类、微量元素等,解热泄火,常见的“苦”味食物有苦瓜、蒲公英、茶叶等。
  夏季出汗多而最易丢失津液,要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若在菜肴中加点醋,醋酸还可杀菌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发生。
  天热还要及时补钾,多吃含钾食物,如香蕉、草莓、桃子、菠菜、马铃薯、大葱、芹菜、毛豆等。
  说到忌口,主要指鱼腥和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少喝或不喝酒、戒烟、不要吃冰饮和雪糕。同时避免过度劳累,保证休息和睡眠充足。
  三伏天,辣日高照,冬病夏治正当时!
  7月13日入伏,在中医院中,前来“冬病夏治”的患者络绎不绝。不仅有许多中老年人,更有年轻的手机族也一拨拨过来。有些是看哮喘、脾胃等常见病,更多的是看老寒腿、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骨质增生等。著名骨科医生、詹氏骨伤创始人詹庄锡老先生研制的“詹氏三伏贴”,深受大家欢迎……
  肩颈痛、腰腿痛及各类“冬病”患者正在接受“夏治”。
  老年朋友请注意,今年三伏天从7月13日开始至8月21日结束。
  头伏:7月13日—7月22日;
  中伏:7月23日—8月11日;
  末伏:8月12日—8月21日。
  特别提示:今年是闰中伏(有20天),中伏可以贴两次。贴敷为每10天一次,每次贴敷时间为3至6小时,在伏天期间都可以贴敷,并非必须入伏当天。连续三年为一个治疗周期。
  三伏天有利调理阳虚、气虚、血虚,错过又要等一年!
  亲,三伏天来了。如果你感到脖子发硬,转起来咔拉咔拉响;如果你感到手脚麻木,或者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呼吸系统和儿科病,请抓住三伏天治疗!因为入伏后,人体毛孔打开,气血畅通,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并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
  为什么要“冬病夏治”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是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寒冬,两寒夹击,治疗效果不佳。而在三伏天,心火正盛,体内积寒,最易被赶出来。
  我国冬病夏治由来已久,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冬天容易反复发作的病,在三伏天通过中医治疗,减轻症状。
  记者了解到,来医院的不少骨病患者都感觉到,天气转热,腰酸背痛、下肢麻木的症状就会减轻。这是因为夏季温度高,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关节韧带肌肉变舒展,尤其到了三伏天,人体阳气最为旺盛,是应对骨伤疼痛的最佳时机。
  什么人适宜“冬病夏治”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80岁的大妈正在拔火罐。她说往年一到冬天,她就感到手脚冰凉,腰腿痛,关节僵硬。去年三伏天,到詹氏骨伤冬病夏治后,明显感到,冬天腿脚没那么冰凉了,疼痛和活动不适也有所缓解。她等火罐拔好,就去贴膏。
  还有一位大伯从余杭闲林赶来,他说:“我每年三伏天过来贴腰痛膏。不贴,下半身就发麻、酸胀。”
  在冬病夏治的人群中,颈椎病、肩周炎增多;年轻人增多;身体左侧麻木的人增多。主要是“手机族”的队伍不断壮大,还有的“电脑族”长时间伏案劳作,肩颈部的肌肉韧带一直处在紧张状态。
  记者采访中,医生说,要抓紧应对,不要任其发展。发现脖子酸痛,转动起来有咔拉咔拉的声音,左手麻麻的就要引起重视,因为大部分人习惯用左手托手机,时间长了,左侧血液流动受阻。
  正确的运动训练,不但可以强化软弱的肌肉,还可以放松紧张僵硬的肌肉、韧带和关节。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