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友胃热体质,可由中医针药调理降血糖
发布时间: 2022-11-12

53岁的周姓女患者2年前确诊为,却不愿意服用西药控制,但最近食量增加,常失眠又烦躁,并且常常觉得疲劳、没有精神,却抗拒求诊西医,后由亲友介绍到医院中医科看诊。

经血糖检测发现空腹血糖值大于200,糖化血色素9.2,中医科医师看诊,以患者体胖、口渴、脉滑数、舌红瘦、苔薄白等症状,确诊患者为胃热体质;采取针灸和中药调理,血糖逐渐下降,两个月后饭前血糖恢复正常,后续追踪糖化血色素。

医师表示,以往中医常依“消渴症”模式来治疗现代的,事实上,古代所描述的“消渴症”只占现代糖尿病的一部分,且病程都偏中后期。主因古代营养状况不如现代,且没有仪器抽血检测血糖值,患者往往罹患糖尿病多年后,身体状况渐衰,并发糖尿病肾炎、蛋白尿等,出现身体逐渐消瘦、多尿、多喝等阴虚躁热的症状,才会被归类为“消渴症”。小编提醒您反观现代,大部份糖尿病患者体质偏胖,当还没有特别症状时就透过仪器检测出血糖升高,所以出现的症状并非“消渴症”所能概括。

医师指出,现代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目标可分为四,一是降血糖、二是血脂/血压/等疾病合并治疗、三是保护血管,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四是调整体质,调理起居。而随着中医学说不断的发展和修正,目前对糖尿病已有更全面的理论和治疗方针。

糖尿病的病程发展可分为“郁、热、虚、损”四大阶段:

“郁”的阶段,血糖升高的早期,此时身体机能状况还算不错,患者由于长期的饮食过剩,导致胃肠道消化机能,出现体重逐渐增加、内脏脂肪增多等现象,此为“中焦郁滞”,可适度控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治宜消胀除满,减轻消化道负担。此外,生活步调急促、工作压力等导致情志不调,此为肝郁气滞,治宜舒肝解郁。

“热”的阶段,热是在郁期没有适度调整,“郁而化热”发展而成,此时期身体机能过度亢奋,出现肺热、肝热、胃热、肠热等,表现为口渴、容易饥饿、便秘、情绪烦躁、失眠等,可依据不同状况选择适合的清热泻火药。

“虚”的阶段,当热期持续,身体机能过度亢奋日久,消耗过度,会耗伤气阴,导致元气受损,身体由热转虚,形成虚实夹杂之证,比如热甚伤阴、阴虚火旺,胃热脾寒等,治宜一边清热、一边补虚。当进入虚的阶段,可能已经出现明显的痰、浊、瘀阻滞血管等现象。

“损”的阶段,虚进一步发展,导致经络脏腑的损伤,出现大小血管的并发症。此时可见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等证。

经过辨证论治之后,依照患者症状与体质,常用药物如:黄连、知母、石膏、芍药、乌梅、生地、葛根、天花粉、黄耆、山楂……等,由于各人症状不同,须由专业医师来开方,以协助患者血糖的稳定。

医师表示,糖尿病是种代谢性疾病,血糖高于标准值,如果未经治疗,会引发许多并发症。当血糖、血脂过高都会加速血管的退化,导致全身大小血管损伤,过程是逐渐且缓慢的,让人难以察觉;信息网小编在此提醒在多年后可能出现脑中风、心脏病、肾脏病变、神经炎、失明、伤口感染难愈合而截肢等,不但会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更会危及性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