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吃多少剂量,吃多长时间会对骨头造成伤害
发布时间: 2022-11-12

激素全称为糖皮质激素,根据半衰期的长短,可以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3类,代表药物分别为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和地塞米松,激素可引起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是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以骨量丢失、骨组织减少、微结构破坏为特征,从而增加骨脆性和骨折风险,常见表现为腰、腿、背部疼痛,激素对骨小梁影响最大,对松质骨的影响大于皮质骨,严重者可导致椎体、肋骨和髋部等部位骨折,通常在使用激素治疗初期的3个月内骨密度迅速下降,6个月时达到高峰,可引起压缩性骨折,继续用药骨量丢失逐渐变得缓慢。


激素可抑制骨细胞的活动力,减少骨中胶原合成,促进骨基质和胶原分解,使骨盐不易沉着,引起骨质形成障碍,促进钙从尿中排泄,影响机体钙稳态,导致骨盐进一步减少,引起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还可减少睾酮和雌激素合成,这些是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机制。此外,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激素类药物使用的剂量和疗程、性别、年龄、种族等,幸运的是,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是可逆的,一旦停药,骨密度就会增高,骨折风险随之下降,但已经发生的骨质疏松相关性骨折是不可逆的。

激素对骨密度的影响与用药剂量依与用药时长,也就是说激素用量越大、用药时间越长,骨质流失越严重。强的松等中效激素抗炎作用虽然不是最强的,但安全性相对较好,适合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长期服用,对于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而言,以强的松为例,强的松剂量≤2.5mg/d为小剂量,2.5mg/d<强的松剂量 <7.5mg/d为中等剂量,强的松剂量≥7.5mg/d为大剂量,目前普遍认为,激素诱发骨质疏松并没有最小安全剂量,即强的松用量越大,骨质流失越多,骨质疏松就越严重。

在用药时长方面,激素用药疗程小于3个月为短期使用,3~6个月为中短期使用,大于6个月为长期使用,长期使用激素引起椎体骨折风险是健康人的2~5倍,使用激素最初3个月内骨密度快速下降,6个月时达到峰值,1年后骨质可丢失可达12%~20%,之后骨质丢失呈平稳而缓慢下降的趋势,每年丢失大约3%,停药后骨量可逆性恢复,但比较缓慢,如果已经发生骨折,骨量无法恢复到正常。

若想防治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首先应改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饮酒、戒烟,每天进行适量负重运动等,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钙剂(碳酸钙、枸橼酸钙、葡萄糖酸钙等)、活性维生素D(骨化三醇和阿法骨化醇等)、双膦酸盐(阿仑膦酸和唑来膦酸等)、特立帕肽、地诺单抗、雷洛昔芬等,其中钙剂和维生素D是基础药物,可以配合激素长期服用。

微信

客服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