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阳虚体质舌象是什么样子?阳虚体质是怎么形

 

2022/11/12 3:23:57 ('互联网')

明代医家张介宾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由此可以知道阳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对阳气的精确阐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意思是说,阳气的鼓舞使人精神焕发,阳气的温煦使人关节筋脉柔韧。

我们人体的阳气是怎么来的呢?中医把阳气分成两部分,一是先天之阳,也就是元阳;二是后天之阳。先天之阳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它相当于一个火种,一个能量棒;后天之阳,来自于我们吃的食物。就像一堆篝火,仅有火种是不够的,还需要木材,这堆火才能持续地燃烧。肾,就是我们的先天火种;脾胃,就是我们的后天木材。因此,人体之阳,主要来自于先天之本的肾以及后天之本的脾胃,当我们说到阳虚之时,通常指的是脾阳虚和肾阳虚。


“阳虚体质的形成”


那么阳虚体质是怎么形成的呢?

1、先天不足,禀赋虚弱

由于父母本就阳气不足,或者胎儿时期阳气受损,那么这个人属于先天元气不足。如果先无元气不足,后天又没有及时补充,阳气就会更加虚弱,容易出现怕冷畏寒或容易感冒等情况。

2、房室不节,肾气亏损

有些人纵欲过度,确实会损伤肾阳的。年轻的时候可能不觉得,上了年纪,往往阳气的损耗就看出来了。

3、劳倦过度,耗损正气,形气受伤

现代社会,人们都太忙碌了,很多人工作到深夜,然后躺在床上还看手机,我经常看到我的朋友圈里,有凌晨发微信的。这样过度消耗,会损伤人的精气,而精气不足,则会累及肾阴肾阳,这样的人,往往阴阳俱亏。

4、过多不正确的服用寒凉的药物

现在很多人一有上火的症状就可以是寒凉的药物,如有的人咽喉不舒服,就吃牛黄解毒丸,常年服用,这样做,就会损伤阳气。另外一点就是有的西药,比如抗生素,也和中药中寒凉之药类似,现在有的孩子一患外感,就用抗生素,持续几天输液,结果出现了阳气不足的症状。

5、受凉

一个是环境,比如长期睡背阴的房间,这样的房间缺乏日晒,则容易令人阳气不足;或者长期居住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还有一个受凉就是过度喝冷饮,吃寒凉的食物,这里包括温度低的食物,也包括性寒凉的食物,大部分水果都是寒性或凉性的。能不能吃,吃多少,都要看自己的阳气够不够。很多年轻人每天早晨喝凉白开或者凉的矿泉水,其实这也是在损伤阳气。

很多慢性腹泻,经常拉肚子很痛苦,原因是常年喝冰镇啤酒,这就是脾阳受到了损伤。


“阳虚体质的表现”


阳虚的人会怎么样呢?人体中的阳和太阳是一样的,和天空中失去了从这个意义上说,阳虚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火力不足了,从我们人体的感觉上,就是一个字“冷”。有寒象,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少气懒言,嗜眨乏力,男性遗精,女性白带清稀,易腹泻,排尿次数频繁,性欲衰退等。

1、畏寒肢冷


畏寒就是怕冷,阳虚的人就是总是感觉怕冷。我们在临床上会见到一病人,在大夏天也穿着棉衣棉裤,这可不是精神有问题,就是因为他阳虚。阳虚怕冷和风寒感冒时候的怕冷不同,风寒感冒的怕冷叫恶寒,多穿件衣服,仍然会觉得冷。可是这个阳虚的畏寒,多穿件衣服,感觉就会温暖很多!

经常手脚冰凉的现象,也称为“冷寒症”。中医认为这是气虚、气滞、阳气不足的反应。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系统性疾病如血管功能障碍的前期,主要症状就是手脚冰凉,应引起警惕。

2、面色苍白或者发黑

因为阳气不充足,所以气血运行能力较差,就不会面色红润,会发白,如果肾阳不足严重了,还会脸色发黑,甚至会出现很多黑斑。

3、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有的人天气一冷了,夜尿就多。大便不成型,甚至完谷不化。很多朋友们一听到完谷不化这个词就有点摸不着北了,这是指性格吗?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可就差了十万八千里了。完谷不化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肠胃不好,消化不良。

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比是煮饭的锅子,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所以当阳气不足时,则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同时阳虚的人小便清长,也就是尿量多,颜色较浅。还会出现性欲减退,女子宫寒,痛经等情况。

4、精神不振,昏昏沉沉

如果阳气极度虚弱,不能维系正常的气血运行,就会表象出白天精神萎顿、疲惫,晚间烦躁不安、难以入睡的情况。中医管这种情况,叫“但欲寐“,就是白天总想睡觉,总是无精打采的很困倦。如果失眠伴随手足发凉等症状,是阳气极度亏虚的表现。


“阳虚体质的舌象”


1、舌质很淡,舌苔白

阳虚的人舌苔是白的,舌质很淡,不是红色的。阳虚的舌象同血虚很像,很多人都会搞混,这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阳虚的人舌苔是白的,舌质很淡,舌头都不是红的,看上去"苍老";而血虚的舌象淡白,看上去比较淡嫩。

2、阳虚的人往往唾液量会改变

当阳虚程度轻微的时候,舌体唾液多,中医叫舌苔水滑;当阳虚严重了,津液不能蒸腾而上,反而会口中干燥。

古人形容这种情况如同蒸饭,如果火气足,则锅盖上会充水液,如果火衰微了,则水汽不能蒸腾,锅盖上也就干燥了。所以有的人因为病症引起了口干,比如糖尿病人,那么给他们温阳以后,唾液就出来了,就不再口渴了。

“阳虚体质的保养”


1、肾阳不足,可用金匮肾气丸

如果阳虚我们要温补阳气,而且脾肾之阳气最为关键,其中肾阳又是重中之重。提到补肾阳,人们自然不自然地都会想起医圣张仲景的千古名方——肾气丸。近两千年来补肾方剂辈出而没有哪一个方剂能超越“金匮肾气丸”。阳气不足的情况,尤其是肾阳不足的情况,就可以用金匮肾气丸来调理。

这个方子最早的出处,是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这本书里,但是在这个书里,它有三个名字,分别是:肾气丸,八味肾气丸,和崔氏八味丸。

方子的组成是:熟地八两、山药四两、山萸肉四两、茯苓三两、泽泻三两、丹皮三两、桂枝一两、附子一两。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功能,主治肾虚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等病症。

但从方剂的组成来看,本方虽是温阳化气的代表方剂,却阴阳双补,补泻相合,动静相宜。方中地黄、山茱萸滋肾精,补肝血;山药健脾补肾以滋精血之源;桂枝、附子温阳化气;茯苓、泽泻渗水于下,使水归水脏;牡丹皮凉血活血,清肝胆相火。用附子温肾暖五脏基础上,又用了助心阳、温煦血脉的桂枝,使滋阴不至于壅滞、温阳不至于太过。这位开中医学理法方药之先河的大师深谙“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的道理,对“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旨领悟得淋漓尽致。

我们讲的是《金匮要略》里面的金匮肾气丸,现在这个药,在药店里面的名称是:桂附地黄丸。

现在药店里有一种中成药叫金匮肾气丸,实际上叫济生肾气丸,是桂附地黄丸(也就是正宗的金匮肾气丸)加上了车前子和牛膝两味药,增加了利水祛湿的作用,如果肾阳虚兼有湿的人,可以选用今天药店里面的金匮肾气丸的。

2、受凉胃疼腹泻用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原方为张仲景创立的“理中汤”,它的药物组成全是纯阳的热药:人参、于姜、白术、甘草。这个方子用到宋代,又增加了附子,就是现在的附子理中丸。

附子是什么?《本草正义》里形容说:

“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附子理中丸”也就有了现在说的“纯爷们儿”的躁烈之性。所以它的最好治疗对象是脾阳不足。

脾土虚寒的表现首先是腹泻,常年大便不成形,泻出来的东西经常是吃进去的原形,中医叫“完谷不化”,就是粮食原样排出了,好像胃肠一点消化作用都没起,怎么进来的就怎么出去。而且肚子怕冷,即便是个胖子,一边出着汗,一边还得护着肚子,即使是夏天,进了有空调的房间一会儿,可能就要去泻肚。这就是因为中焦、下焦虚寒了。“虚”就是功能的萎缩,“寒”就是能量的不足,好比一个灶台,底下的火力不足或者没有火了,锅里的米饭怎么可能煮熟呢?他们如果做肠镜检查的话,一般是慢性肠炎,或者是溃疡性结肠炎,或者干脆查不出问题,就是个“胃肠激惹综合征”,也叫“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种神经调节失调带来的问题,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这种病,目前没有特效药,服用附子理中丸却可以达到改变虚寒怕冷体质、减缓发作的目的。


有问题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

记得关注。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老人的情况是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