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更要当“吃货”
发布时间: 2022-11-11

 

 

吃货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人也可以当吃货。应该说,老人有几十年的饮食经历,见多识广,更有资格当。这里说的,当然是褒义,老人消化系统功能减弱,应该比年轻人注重吃得,这方显出名副其实吃货的本色。

首先,吃货的嘴巴“刁”,对吃“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就是说,老人更要注意对食品的选择。主食,要选软的易消化的,以适应“疲软”的肠胃。譬如,煮饭选大米,那种煮成米饭后粒粒如子弹的籼米,难消化,必须远离之。副食,要适当降低荤腥的比例,多吃各类蔬菜,预防“三高”的形成或加剧。蔬菜中饱含人体必需的纤维素和微量元素,老人缺的正是这些,多多食用,利多弊少。

核定吃货的重要标准是,必须吃得科学,符合现代的卫生要求。天下美味数不过来,尤其是历来讲究吃的扬州,食不厌精,对舌尖上的要求向来很高。进入老年之后,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无所顾忌的饕餮美食,只能浅尝辄止,该罢手时便罢手。秋后西风起,持螯赏菊,正当其时。但老人剥吃整只大螃蟹,已不相宜。螃蟹性寒,吃多了肠胃负担重,再有,蟹黄的胆固醇含量高,过量进食不利健康。那就烧一碗蟹粉豆腐,荤素搭配,蟹肉仅作配角,略加点缀,但“提鲜”效果明显,既满足口腹之欲,又不损害身体。

许多老人爱吃肉,而且钟爱“大块文章”,浓油赤酱,吃了才觉过瘾。殊不知,摄入过量脂肪,对本来已经脆弱的心血管系统,无疑是雪上加霜。心血管的粥样硬化,是老人健康的主要杀手,而诱人嘴馋的肥肉,是彻头彻尾的“元凶”。老人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面对它熟视无睹,决不心旌摇荡,这才符合当吃货的基本标准。

吃货擅长吃,会吃出花样来。老人时间充裕,学几手烹调技艺,使吃变成一种享受,生活因此而充满情趣。春天,来一盘香椿炒鸡蛋,别有风味;夏天,溽暑难熬,弄一碗绿豆稀粥,清凉又解渴;秋天剥几颗白果,绿油油的,又香又糯,添入菜肴,丰富了色香味;冬天,荠菜上市,和上适量的肉糜,是包饺子的绝佳食材。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上桌,咬一口,香气扑鼻,吃进嘴,鲜得都要掉眉毛!这些,虽都是平常食品,加工并不犯难,但要做出水平,做得有品位,还得动手动脑,多加实践才行。

吃货老人,与“吃”同行,生活永远不会感到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