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小心6种情况惹病上身
发布时间: 2022-11-11

摘要:洗澡几乎是每个人每天必须做的一件事吧,洗澡可以缓解身心疲劳,洗澡有助于更好睡眠,洗澡让人精神十足等。但是洗澡并非是什么时候都可以洗的,也需要视情况而定。稍不注意,就会惹病上身,下面给大家介绍不宜及时洗澡的6种情况:

1、饱餐后不宜洗澡

饱餐后洗澡,全身皮表血管被热水刺激而扩张,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这样会影响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虚脱与昏倒。

2、劳动后不宜立即洗澡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后,都要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昏厥。

3、发烧时不宜洗澡

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此时,身体是比较虚弱的时候,这个时候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4、血压过低时不宜洗澡

因为洗澡时水温较高,温度过高的水能使人的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会发生虚脱。

5、提倡长期用冷水洗脸

对于那些身体体质较差的女性们,是不能用冷水洗澡,否则本来抵抗力较差的身材,会因冷的刺激,会引发感冒、发热等疾病。但是,可以长期坚持用冷水洗脸,这样有效促进血液循环,起到预防、鼻炎的作用,还可使皮肤变得更有光泽更有弹性。

6、酒后不宜洗澡

酒精会抑制肝脏功能活动,阻碍糖原的释放。而洗澡时,人体内的葡萄糖消耗就会增多。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洗澡的好处:

1.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时饭前30分钟入浴,用热水刺激胃部,待身体暖和后,再用热水在胸口周围喷水,每冲5秒休息1分钟,重复5次;池浴时,在40℃以下的热水中泡澡20—30分钟,同时进行腹式呼吸,然后用稍冷的水刺激腹部,能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胃酸过多、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在42℃左右的热水中浸泡3—4分钟,可控制胃酸的分泌,减轻和控制病情。

2.高血压病人在39℃—40℃的温水中洗20—30分钟,血压可比澡前降低5—20毫米汞柱。

3.肌肉疼痛、脖子僵硬时,在疼痛部位以40℃左右的热水喷5分钟左右。特别是容易疼痛的头、肩和腰部,可以边冲边做柔软运动,颈部前后左右转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手脚经常冰冷者,可用冷、热水交替冲浴,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先用热水,充分暖身后,再用冷水冲10秒。反复5遍。全身发冷时用热水冲浴肩部和膝盖以下。冲肩部时可将喷头固定,做肩部上下运动。冲脚时,边冲边做踏步运动。

4.急性腰痛,特别是因提重或受撞击而闪了腰的人,不宜马上洗澡,否则会加剧疼痛。应在疼痛缓解后,在42℃的热水中浸泡10—20分钟,有助于消炎、止痛。其他腰痛可用热水在腰部周边来回冲浴,最好边冲边做腰部伸屈运动。

5.足部浮肿。先用热水从脚尖往脚背来回冲浴。之后再用18℃左右的冷水冲同一地方约10秒钟,可边踏步边冲,重复5次。

6.脚部疲劳、沉重时,以43℃的热水冲浴后脚踝和脚掌心部位各3分钟。

7.糖尿病病人在40℃左右的温水中,其内脏功能降低,能有效地提高胰岛素的分泌。

8.心脏病患者在洗澡时,把胸部以下的部位浸泡在40℃的温水中20分钟,能使末梢血管扩张,增加心脏的血液供应量,以防供血不足。

9.便秘患者在洗澡时,用手掌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同时腹部一鼓一收地大口呼吸,用水淋浴腹部,可治疗慢性并防治痔疮。神经性便秘时,沿着肠部用43℃的热水冲3分钟左右,再用25℃的温水冲10秒钟,反复5次,可让大肠的运作活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