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防病先防风
发布时间: 2022-11-11

天气越来越凉,老年人是特质较弱群体因此要注意衣物的添加,尤其是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顺应季节、天气的变化,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风大、寒凉的日子,一定要增添衣物,戴好帽子、口罩、围巾再出门,把头颈、关节、口鼻防护好。

很多老人在夜间开始有开窗睡觉的习惯,夜间气温降低,人体阳气逐渐归于体内,体表阳气固护肌表的作用相对降低,这时就应注意防风保暖,凉风侵袭可使督脉和肾阳受损,导致腰疼、夜尿增多,睡眠质量下降,白天疲乏等症状。

《黄帝内经》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秋凉夜间尽量不要窗户大开睡觉,适当关小一点通风即可,并要及时换掉凉席、睡觉一定要盖被子,尤其注意背部和腰腹的保暖。此外,睡前可以用温水袋温温腰部,充当人体外阳气的“临时工”。

晨起冷风 按穴保呼吸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早晨出门被凉风一吹,很容易诱发旧疾,如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早晨起床时,人体的阳气会慢慢从体内往外走,但是如果早上起的太早阳气未外固,风邪就容易入侵损伤阳气。这个时候就一定要注意增加热能,早饭要吃好,尤其是体弱的人,最好不要空腹出门,喝杯热水或者热牛奶也是可以的。

秋季气温变化大,会使人产生冷热不均的感觉,年老体弱者或患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该谨慎“秋冻”,耐寒锻炼要量力而行。

对于有呼吸系统宿疾的人,可每天用拇指按压神阙穴(即肚脐),按压下去随即放松,每天坚持300次以上,此穴有益气壮阳的功效,可改善过敏体质,但贵在坚持。或每天坚持用艾条熏肩胛区20分钟,有散寒通络的作用,对过敏性鼻炎、老慢支、哮喘等都有好处。

运动吹风 及时保暖防风邪

秋季凉爽的天气很适合运动,但从中医角度来说秋天人体阳气开始收敛,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不宜大量出汗耗伤气血。运动时皮肤腠理打开散热排汗,稍不注意外邪就会入侵人体而诱发疾患。而腠理疏松的人也会非常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

因此,运动结束后一定不要贪凉,不要满身汗在风里吹,出汗后要及时擦拭。如果运动时穿得较少,那么运动结束后就要适当加点衣服,注意保暖。另外,运动后适量饮些热水微微出些汗,也可促进体表风寒的排泄。

楼间疾风 给脖子一层防护

大家平时在楼梯间走动,会感觉风特别大,经常会感觉脖子后凉凉的。后脑勺、脖子和背部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是人体体表循行最长的经络,也是外邪最易侵袭的部位,在秋凉时节,过堂风很容易侵袭膀胱经而导致我们不适。除了导致感冒,颈椎病、头痛等,都和这个部位受凉有关。因此在秋凉多风的时节,我们更要少在楼间停留,防止风邪侵袭颈部致病。经过楼间觉得风大时,可以有意识地把领子竖起来一点,起到保护作用。

如果觉得颈部受凉后僵硬不适,我们还可经常按摩颈部的穴位,如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的风池穴,该穴有祛风散寒之效,对颈椎病、头痛、外感都有帮助。

另外,可以做一些颈部保健操,如十点十分操,该操要求身体先挺直站立,收下颌,挺胸收腹,两腿直立,两脚尖朝前,双手侧平举,像在钟表中时针、分针的9时15分的位置。然后双手再举到10时10分处,认真反复做若干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