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秋季须重“三养”
发布时间: 2022-11-11
  秋天是万物收藏之季,阳消阴长,冷暖交替,骤然而至的冷空气使流感、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如何在这“多事之秋”里保养好自己,当好自己的保健医生,给自己一个健康的体魄呢?笔者以为,注重以下“三养”是必不可少的。
  一、养肺:重在防感冒
  秋天气候干燥,容易使人上火,出现口干咽痒、大便秘结等症状。此时如遇冷空气袭来,内热外寒,很容易感冒,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旧病复发。因此在生活起居上,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防寒锻炼。如坚持晨练,早晨用冷水擦浴或用冷水洗脸,使肌体适应逐渐转凉的气候变化。冷水洗脸时可反复按摩鼻翼两旁的“迎香穴”,对预防感冒有良效。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正常人对付感冒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在感冒初期,一旦出现咽部干痛等症状时可立即服用“黄连上清丸”,药量以服后能每日排3次左右的软便为宜,从而使虚火由大肠排出,“截住”或减轻随之而来的咳嗽等症。
  在饮食上应少食辛辣,多食生津润肺、养阴清燥之品,如银耳、莲子、莲菜、梨、苹果、蜂蜜及新鲜蔬菜,亦可常服银耳羹调理。方法为:干银耳50克,冰糖60克。温水发银耳后除去根部,捞起揉碎,置高压锅中,加入冰糖和2500毫升清水,旺火煮沸后改用中火炖30分钟,至银耳熟烂汁稠。此粥对秋季干咳无痰、口渴欲饮、便秘等症有良效。
  二、养心:注意血压波动
  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在秋季宜顺应自然万物生长规律,以“收养”为主。一般夏季人体血管处于舒张状态,到了10月、11月份的晚秋季节,由于城市的暖气供应尚未开始,外界频频南下的冷空气又刺激血管收缩,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血管适应性差,此期血压要比夏季增高20毫米汞柱左右,容易发生心肌梗塞、心绞痛、脑血栓等病。因此,心脑血管病人这时要注意血压的波动,同时还要注意保暖,不宜过早外出晨练。一天中最佳的运动时间是下午4点左右和傍晚。其原因在于,按照人体生物钟的规律,早晨肾上腺素的分泌是其他时间的4倍!而肾上腺素可促使交感神经兴奋加剧,导致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痉挛。同时夜间树木释放的二氧化碳较多,而到了下午4点左右,植物经过一天的光合作用,释放到空气中的氧气要比早晨充足得多。大量的临床资料研究也证明,下午或晚饭后的散步,对改善睡眠非常有利。
  避免饱餐、保持大便通畅是心脑血管病人秋季饮食调理的原则。晚秋已是进补时节。对于心前区隐痛且伴有自汗的心气虚型患者,可进食一些红参或黄芪炖鸡等补品;伴有失眠多梦的心阴虚型患者,可在熬米汤时加入适量的知母、百合。
  三、养颜:保持一个好胃口
  秋季风多雨少,气候干燥,容易引起皮肤干燥皲裂、皱纹增多,并伴有毛发脱落现象。女性此期应加强皮肤的保湿养护,每天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多饮水和酸奶、豆浆等饮料,同时进食具有润肤养颜作用的枸杞子、芝麻、核桃、红枣、山药、胡萝卜、豆制品等。
  中老年女性的干燥性皮肤多与更年期有关,秋季护理宜用温水洗脸,外敷保湿乳。“胃是人的第二张脸”,对于老年人来说,保持一个好胃口比什么都重要。针对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较低这一状况,应尽量从豆浆、酸奶这类食物中摄取雌激素,还可服食具有安神养血、润肤驻颜功效的杞圆膏调理。制作方法为:枸杞子50克,龙眼肉50克,蜂蜜适量。先将枸杞子、龙眼肉洗净切碎,再放入砂锅,加冷水没过以上两种药约二指,先以文火慢熬,汤汁减少时可再续适量开水,煮至枸杞、龙眼肉无味为度。滤取药汁,再用旺火煮沸,然后捞去表面泡沫,改用文火煮成稠膏后,加入蜂蜜搅匀,微煮即成。此方中枸杞子为益寿延年之佳品,龙眼肉益心脾,补心气,有润肤安神之功效。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