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储蓄性养老,你愿意参加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 2022-11-11
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由基本养老保险、年金制度、个人储蓄与商业养老保险“三大支柱”构成。
如果三大支柱都健全的话,有利于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目前的状况是第一层次的基本养老保险“一枝独秀”,覆盖面达到了近10亿人;年金制度发展缓慢,覆盖面小,目前仅仅有5800万人享受;至于第三层次的个人储蓄与商业养老保险体系更是寥寥无几。
完善年金制度,发展个人第三支柱养老金显得迫在眉睫。
一、什么是第三支柱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与年金制度一样,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也是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形式。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社保部门制定具体规章制度,职工根据个人的经济状况,按照规定缴纳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
举个类似的例子,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教育储蓄,按照规定的时间存储规定的金额,等到孩子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当年领取一定额度的“学费”。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就是每个月存储一定的金额到个人账户,等到退休后领取。
二、关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
很多人不知道,早在2018年的5月,我国就在上海、福建、苏州进行了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
个人储蓄性养老主要通过税前抵扣(最高1000元)吸引在职职工进行储蓄性养老。
举个例子:张某某工资8000元,个人社保缴纳1000元,参加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抵扣1000元,实际上张某某计税基数为6000元,而不是7000元。
据数据显示,截至去年4月份,有23家保险公司参与了试点工作,参保人数达到了4.76万元。
三、算算养老金
先算算银保监会给出的数据:
从30岁开始参保,每个月缴纳1000元,产品收益率为3.5%,60岁退休缴纳保费36万,利息61.8万元,每个月可以领取2700余元。
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每个月缴纳1000元(400元进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算上利息大约36万左右,光个人账户领取就是2590元,加上统筹账户至少2000元,远超过个人储蓄养老。
如果是职工养老保险,每个月缴纳1000元(1000元进入个人账户,很高的缴纳),个人账户算上利息大约100万左右,光个人账户领取就是7200元,不算统筹账户,远超过个人储蓄养老。
总结
个人储蓄养老肯定不可能替代基础养老,无论是从覆盖率还是收益率来说,都很难。
同等条件下,职工个人养老保险的收益率要高于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收益率,更高于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的收益率。
因此,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基本养老保险不能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