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龄化”遇上“少子化”,谁来为养老买单
发布时间: 2022-11-11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局代表人士指出,此次普查数据反映了我国人口发展中面临一些结构性矛盾,其中,人口老龄化成为重要国情。
数据显示,我国当前总人口规模为14117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3%,呈现低速增长态势。就人口年龄分布来看,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8.7%,达到26402万人;再将年龄拔高至65岁及以上,这一阶段的人口总数为19064万人,占比13.5%。
老年人口增多,社会的养老负担也将加重。还有当前我国的生育率有所降低,加上规模将近9亿的劳动力数量,这一大批尚未成为社会养老负担的人,“老龄化”遇上“少子化”,无疑是隐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定时炸弹”。究竟未来养老局面如何?谁为养老出钱,谁为养老出力?
(1)家庭规模不再增,养儿防老不可行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无疑就是家庭养老——子女出钱,子女出力。然而,却不知,随着社会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的家庭逐渐呈单身化趋势,对于家庭的生存依赖也在减少。此前民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单身成年人口已高达2.4亿,其中7700万成年人为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年底,这一数字将攀升至9200万人。
就拿最新的数据来说,目前我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人,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人减少0.5人。毫无疑问,家庭规模变小,也将限制家庭成员互助养老的空间,这说明靠“儿女养老”的思路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
(2)社会大变革,超60%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进入“深度老龄化”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少子老龄化的程度更为严重。2019年的数据就显示,我国已经有将近60%的一线以及新一线城市迈入了“深度老龄化”阶段,其中以上海最为严重,60岁以上人口占比更高达35.2%。
同一时期的全国平均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7.8%,部分人口大省,如山东、四川、重庆等地的老年人口抚养比还超过20%。这意味着,这些地区每5个劳动力,就需要负担1个老年人口。
更让人担忧的是,当前生育率不断降低,这一批劳动力老去的时候,谁又可以为他们的养老负责。此外,由于社会人口流动性增加,以往的“三代同堂”共住的局面被打破,大量的子女不会选择与父母居住,这又对社会养老增加了一层考验。
(3)农民工人数接近3亿,近四分之一即将步入老年
作为劳动力强国,我国广大农民工的养老问题也不能被忽略。
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同比2018年增加241万人,增长速度为0.84%,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为24.6%,首次超过了21岁至30岁的年轻人的占比(23.1%)。
换句话说就是,目前全国接近3亿的农民工中,已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群到了50岁以上的年纪,这距离他们步入真正的老年化仅有10年时间。
在此背景下,未来我们的养老只能靠现在的自己,早一点储存足够的养老金,做好养老规划。第三支柱个人消费养老合规管理计划值得提倡,消费养老是指消费者通过日常消费,将消费资本利润转化为养老金的新型养老保险机制。消费资本论认为,购买的本质也是种投资,在日常消费中,商家会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将养老金存入消费者的养老金账户。
未来养老并不轻松,为了晚年的幸福生活,每个人都要及早做好养老规划。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