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问题对国家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 2022-11-21
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养老钱、救助款、慈善款等如何花得安全、规范又高效?审计署8月2日发布《关于提升社会保障审计监督效能的指导意见》,通过加大社会保障审计力度,进一步提高民生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社会保障政策落地落实。
  意见中与医保工作相关的内容集中在(三)(四)(五)(六)部分,主要有:
  (三)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领域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方面。围绕制度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目标,着力揭示制度整合不到位、转移接续不通畅等不衔接、不配套问题,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促进发展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协同推进“三医联动”、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门诊共济保障、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部署落实到位,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兜底机制方面。围绕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目标,推动完善优化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退役军人保障制度,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帮扶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社会福利制度,促进将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到位,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经办管理方面。围绕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目标,关注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管理运行情况,推动数据整合和信息共享,深入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促进健全社会保障对象精准认定机制,提高运用大数据主动发现困难群众的能力,加快社会保障“一卡通”管理,加强社会保险、住房、税务、民政、金融等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精准化、便捷化、智慧化水平。
  (四)进一步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
  ——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全面掌握基金收入、支出、结余规模,摸清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底数,以及职业年金、企业年金等补充养老、补充医疗保险情况,结合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进程,揭示基金征缴、发放、管理和投资运营中的问题,维护基金安全和可持续运行。
  ——开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资金审计。加大对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残疾人补贴、优抚安置、彩票公益金等资金的审计,掌握政策覆盖面,摸清资金规模、保障对象和保障水平增长变化情况,重点关注资金申请、审核、分配、使用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查处套取骗取、挤占挪用、截留滞拨等违法违规问题,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慈善捐赠等公共资金审计。审查普惠托育、养老服务、长期护理保险、殡葬、慈善捐赠等资金投入和使用绩效情况,摸清资金收支规模和结构情况,揭示资金管理使用和行业发展运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保障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五)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保障领域违纪违法问题和重大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
  ——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和违纪违法问题。研究和把握社会保障领域欺诈骗保、与中介机构内外勾结非法牟利等违纪违法行为新手法、新动向,紧盯资金分配、项目审批、拆迁补偿、待遇发放、补贴申领、资格鉴定等重点环节,着力揭示骗取侵占、克扣截留、贪污受贿、失职渎职、优亲厚友等违纪违法问题。及时移送审计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协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查处,推动对社会保障领域违纪违法行为早发现、早查处,坚决纠治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及时曝光重大典型案件情况,督促主管部门严肃查处就业、参保、安居工程等目标任务考核中的数据造假行为,及时补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短板。
  ——揭示影响社会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的重大风险。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为抓手,分析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支出、结余变化趋势,检查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缺口分担、优先保障民生支出投入等保障机制落实情况,及时揭示一些地方社会保险基金“穿底”、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险基金不到位、自行增加待遇项目或提高待遇标准、城乡区域或群体之间保障待遇差异过大、基金投资运营损失等风险隐患,促进建立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管理,纠正和防范“过度保障”和“泛福利化”倾向,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六)完善社保审计规划计划,高质量推进审计全覆盖。
  各级审计机关要摸清社保审计对象底数,聚焦重大战略、重大举措、重大项目、重大资金和重点人群保障,分析掌握政策实施和资金运行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建立本地区“十四五”社保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科学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做好与中长期审计项目库的有机衔接。上级审计机关要着力聚合审计目标,抓好统筹管理和监督检查,避免重复审计和相互割裂,推动计划落实落地。社保审计部门要根据社会保障资金的重要性、规模和管理分配权限等因素,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合理安排社保审计项目的时机、节奏、重点和方式,通过专项审计、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预算执行与决算草案审计等相结合,对涉及的重点部门和单位进行重点监督,对医保、养老等群众关切、问题多发的重点资金进行常态化审计监督。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