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转型由“基本养老”向“品质养老”提升
发布时间: 2022-11-21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基于我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绝大多数老人会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但目前这类养老方式仍存在服务体系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薄弱、服务队伍能力不足等问题,不能充分满足群众的养老需求。”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天津市委会副主委、河东区副区长丁梅在大会书面发言中聚焦百姓普遍关心的养老问题并提出建议。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大势所趋。”丁梅在大会发言中建议,“应坚持‘以产业撬动事业发展、以事业带动产业革新’的发展思路,聚焦重点困难老年群体,在社区小方寸中做好养老大文章,努力探索群众真受益、企业有发展、政府优绩效、社会广参与的养老服务转型之路,让老人有品质、有尊严地安度晚年。”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丁梅委员开出了“药方”。她建议,要聚焦“体系不完善”,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改变政府“包办”养老的传统思维,通过改革走市场化道路,实现由“基本养老”向“品质养老”的转型提升,加强各项扶持政策的整合,支持行业协会组织引导上下游企业合力抱团发展,构建养老服务全产业链;聚焦“信息不畅”,打通数据共享壁垒,由民政部门牵头建立区域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与养老机构、日照中心、老人家食堂、为老服务企业的数据对接和实时共享,有效整合服务资源,并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测相关数据,精准对接服务需求,推进养老服务精准化、便捷化;聚焦“功能不强”,提升基础设施和养老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区域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老年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实现社会化运营,提高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延伸服务功能,高标准推进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聚焦“力量不足”,加强服务队伍力量,夯实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服务“三社联动”机制,组织专业服务队和志愿服务队,加强为老服务力量。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