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家庭养老床位”首次纳入规划
发布时间: 2022-11-21

   “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的“地图”出炉了!

   近日,由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正式印发。

   提出15项民政事业主要发展指标、加快补齐殡葬设施建设短板、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推动婚姻辅导服务全覆盖……规划有哪些内容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18日上午,民政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5项指标 必须达到

   规划共提出了15项民政事业主要发展指标。

   “这些目标指标的设置,体现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和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民政部规划财务司司长冯亚平介绍。

   主要发展指标中,有5项为约束性指标,其中4项目标值为100%。

   规划提出,到2025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查明身份信息流浪乞讨受助人员接送返回率、县级公益性安葬(放)设施覆盖率要达到100%。

   此外,为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同时考虑当前养老服务机构床位存在的供给结构问题,从“加强养老服务保障”“优化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网络”“壮大养老服务产业”“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监管水平”等多方面诠释了全要素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举措,首次将“发展家庭养老床位”纳入规划,并在“十四五”时期的主要发展指标中规定,到2025年,各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需大于或等于55%。

   作为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创新形式,“家庭养老床位”备受关注。

   “从需求侧来看,家庭养老床位实现了老年人在家享受照护服务的需求,也降低了服务成本,让老年人买得起、买得好。从供给侧看,每多建一个家庭养老床位,意味着少建一个养老机构床位,大大降低了社会在养老服务方面的土地和建设成本。”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说。

   10项指标 值得期待

   15项民政事业主要发展指标中,还有10项预期性指标。它们分别对低保、养老、婚姻、未成年人保护等民生问题提出目标。

   比如,低保方面,规划预计,到2025年,城乡低保标准年度增速将不低于居民上年度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农村低保标准占城市低保标准比例为75%。

   养老方面,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预计将达到60%。

   婚姻方面,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实施率将达到100%。

   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大约将覆盖一半的乡镇(街道)。

   此外,规划还预计,“十四五”期间,每百户居民拥有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超过30平方米,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数量达到1250万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志愿服务站点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的覆盖率达到80%,福利彩票销售网点数约18万个。

   下一步,民政部门将制定指标分解方案,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明确实施步骤和工作安排。

   10大工程 各有侧重

   规划中,另一个亮点是设置了10大工程专栏,它们同样展望了不少“十四五”的民生数据。

   比如,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出,要充分利用现有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设施或救助管理站,实现救助管理服务网络覆盖全部县(市、区、旗)。

   精神卫生福利设施建设工程提出,要在精神卫生服务能力不足的地市建设100个左右精神卫生福利设施。

   针对城市地区公益性安葬设施短缺、农村地区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和运维缺乏制度性保障等问题,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提出,要支持火葬区殡仪馆尚未覆盖的县市补齐短板,推动基本殡葬服务设施覆盖全部县市。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提出,要聚焦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需求,以施工改造、设施配备、老年用品配置等形式,支持200万户困难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支持1000个左右公办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支持300个左右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普惠养老机构。

   此外,在备受关注的婚姻方面,规划提出要推动县(市、区)级婚姻登记机关实现婚姻辅导服务全覆盖。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