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出台养老新政策!床位、服务进家门!如何
发布时间: 2022-11-21

    当你老了,你会如何养老呢?

  大部分人都选择家养老 

  但居家养老也有一些短板

  例如老人无法得到专业照护

  如何解决这些短板呢?

  日前,市民政局联合多部门印发《厦门市养老服务机构拓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方案》
  家庭适老化改造能监测系统  整合社区资源 点养老服务人员 
  通过一系列措施将专业养老服务拓展到家庭
  老年人在家里就能享受到养老机构的服务  


 

  搭建智能监测系统

  随时了解老人情况

  在象屿慈爱老年养护中心,一套智能监测系统已经搭建完成,工作人员正在集中培训,准备接下来的实操工作。

  象屿慈爱老年养护中心刘萌

  我们的后台能够了解到现在老人的状态,居家也会有一个紧急报警按键,包括床头、卫生间也有,老人脖子上也会挂一个。手环也有报警按钮,未来老人有突发事件的时候,后台会有一个呼叫中心。

  作为试点机构之一

  这家养护中心将为周边社区的老年人们

  提供多种上门服务


  象屿慈爱老年养护中心华祎

  服务团队我们目前已经在培训,包括照护、家政、护士、康复、医疗等一系列的上门服务内容。

  建设家庭养老床位

  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

  为了让老人在家里

  也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

  首先就要进行基础的适老化改造

  并设置一个专业护理“床位”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白锦焜

  在机构里有适老化改造,老年人行走方便,上卫生间都无障碍,在家庭也要解决这个问题。要进行适老化改造,让他们进出门槛更方便,卫生间要有扶手。有些需要全护理的老人,应该给他做一个护理床,把我们机构的护理床搬到家庭去。

  老人家中还需要安装智能化设备

  让老人与养老机构随时都能沟通

  平台机构应随时响应老人的需求

  并及时上门提供服务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白锦焜

  在床头装个对讲器,老人有需要的时候,直接在那边按个按钮,就可以直接跟平台对话,说明他们需要什么服务,平台整合就近资源,上门为他服务。这个平台各个机构要24小时能够有人值班,24小时能够派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我们就利用信息化来解决距离问题,把线上和线下服务,结合在一起。

  这样的家庭养老床位

  能够享受到养老机构提供的生活照料、

  个人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

  政府保障对象能享受床位建设补贴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我市将重点优先保障本市户籍特困、低保、低收入家庭中,有生活照护需求的轻度及以上失能等级老人,并为这些政府保障对象一次性提供不超过5000元的床位建设补贴。据了解,除了政府保障对象外,普通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费选择相关服务。

  不过,一些老年人也担心

  比如遇到紧急情况,工作人员能否快速上门?

  这些上门服务,谁来监督服务质量?

  

  家庭养老床位距离机构

  不能超过15分钟步行路程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养老机构建设的家庭养老床位,距离机构不能超过15分钟步行路程,偏远农村地区不能超过30分钟路程。民政部门鼓励机构整合社区服务资源,能够在老人家门口就有驻点的服务人员。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白锦焜

  我们会监管机构,机构必须要建立一整套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各个机构可以发挥各自的作用,我们民政局根据报备情况及时跟踪、抽查。

  配备语音或视频系统

  通过系统进行服务监督

  另外,针对老年人担心服务质量无法监管的问题,工作人员表示,家庭养老床位基本都会配备语音或视频系统,养老机构可以通过这些系统展开服务监督。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白锦焜

  每个上门服务的都是平台派的护理员,上门以后可以通过对讲机,或者录音系统,直接跟平台对话,然后把服务过程通过语音录下来,从头到尾进行跟踪。

  试点推广家庭养老床位

  并对养老机构予以补助

  目前我市部分养老机构已经开始搭建服务系统。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市级试点项目将建设300张以上家庭养老床位,同时各区将安排1至2个试点项目,每个项目在年底前要完成100张床位建设。为了鼓励养老机构拓展此项服务,市民政局还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对养老机构予以补助。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白锦焜

  在运营过程中,经过评估符合建床要求的,我们每个月给机构每床位250元运营补助,到年底,每个试点单位建床达到100张的,我们给予奖补50万,如果达到80张的奖补30万

微信

客服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