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爱老幸福食堂改变养老方式——晚报聚焦
发布时间: 2022-11-21
  西宁爱老幸福食堂已经运行半年,截至目前,全市投入运营的“中央厨房”已达16个、“幸福餐桌”54个、“助餐点”40个,累计惠及19.2万多人次。爱老幸福食堂这一全新的爱老服务在破解西宁市老年人吃饭难题的同时,也在悄然间影响并改变着西宁老人的晚年生活和养老方式。

  过去,西宁许多身为上班族的子女中午要急急忙忙赶回家,操心家里老人的午饭;而如今,在爱老幸福食堂里,家里老人的午饭由党和政府操心买单。

  过去,一日三餐让老人忙得连轴转;而如今,得益于爱老幸福食堂,老人们不再频繁围着锅灶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晚年的娱乐活动也丰富了起来。

  过去,空巢老人身处一室,平时连个说话聊天的伴儿都没有;而如今,在爱老幸福食堂里,同龄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间,老年人的亲友圈变大了。

  过去,老年人退休后一门心思忙着带孙子,身心俱疲;而如今,有的爱老幸福食堂就设在社区的养老中心,老人一边带孙子,一边还能自娱自乐。

  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变化,都在表明西宁爱老幸福食堂的出现让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得到活化利用,老年人亲友圈、社交圈得到拓展,独居、空巢、失能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得到加强,老人精神状态和心态明显改善。可以说,爱老幸福食堂的出现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西宁市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也使西宁市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

  爱老幸福食堂带来的养老方式转变一:老人吃饭由子女操心变成党和政府操心

  “自从有了爱老幸福食堂,我爸吃饭的事情,我操心的少了,每天中午不用一下班就急着回家给老爷子做饭了。”家住城西区力盟商业步行街附近的刘女士告诉记者。

  “建立爱老幸福食堂的初衷是让西宁市的老人吃饱吃好,经过半年的运营,爱老幸福食堂让西宁老人的晚年生活发生了变化。一顿饭让老人们吃出了精气神,也让做饭的人鼓足了干劲,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借助助餐配餐服务找到突破口。”西宁市民政局局长苏磊红说。

  据介绍,随着西宁爱老幸福食堂的出现,由过去儿女操心老人吃饭变成了党和政府操心老人吃饭,由过去子女紧赶慢赶回家做饭变成了爱老幸福食堂做好饭等老人来吃,不仅让西宁老人的养老方式悄然改变,也让西宁许多上班族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爱老幸福食堂带来的养老方式转变二:晚年生活不再只围着锅台转

  “每天买菜、做饭、刷锅、洗碗……退休以后,天天重复这样的生活。现在中午到爱老幸福食堂吃饭,不用围着锅台转了,我想把自己的生活过丰富些,把自己的余热发挥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家住海湖新区的76岁的苏曼华如是说。

  排练、走秀、演出……苏曼华老人的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而和苏曼华一样的许多西宁老人,他们组建模特队、文艺队、舞蹈队、乐队,到各地巡演、做公益募捐……忙得不亦乐乎。老人们说:“年轻时候的爱好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都搁置了,终于退休了,可以享受晚年生活了,一日三餐却占去了大部分时间,现在有了爱老幸福食堂,多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西宁市以爱老幸福食堂为平台的社区养老模式不仅将关注点放在让老人吃饱吃好上,而且将目光聚焦到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据城西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说:“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需要老年人有充足的时间,爱老幸福食堂让更多的老人从锅碗瓢盆中脱离了出来,不再围着锅台转的老人们有了更加多彩的晚年生活。喜静的老人可以写书法、画画、看书、读报、下棋等,喜欢热闹的老人可以学演奏、排节目、搞演出等。老人们喜欢做的事情,不仅可以自己去做,还可以组织更多的人参加。”

  爱老幸福食堂带来的养老方式转变三:西宁老人的“亲友圈”扩大了

  “家里就我一个人,自己做饭自己吃没滋没味,后来,索性就开始凑合了,爱老幸福食堂让我找回了家的味道。”72岁的梅培尧老人说道。

  据西宁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市空巢老人约占老年人口的50%。这些老人或因为与子女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为避免冲突而与子女分开居住,或因子女学习工作忙、压力大无暇照顾老人,及受住房条件所限而独自居住,其中独生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不在少数。这些老人一日三餐遇到了许多难题:做饭麻烦,做了又吃不了多少,常年吃剩饭……而随着爱老幸福食堂的出现,这些难题都迎刃而解了。

  “我们这里固定时间开饭,居住分散的老人们因为爱老幸福食堂聚在了一起,大家在爱老幸福食堂里吃饭、聊天、分享生活,爱老幸福食堂成了一个会客室,老人们的社交圈拓展了,亲友圈扩大了,幸福感也更强了。”城西区宏锦爱老幸福食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爱老幸福食堂带来的养老方式转变四:由一碗饭延伸出多样化养老服务

  “我们可以把饭菜热汤送到老人家,也可以接老人下楼吃。有的老人常年一个人,性格也变得孤僻了。所以,我们不仅要让老人吃上热乎饭,也要让老人活出精神头。”光华路社区爱老幸福食堂的工作人员说道。

  “辖区里居住的王奶奶一个人生活多年,孩子们都不在身边,老人一开始性格也比较孤僻,不合群,每次吃饭都是食堂的工作人员送上楼去,一段日子后,工作人员觉得这样的方式并不好。于是,就尝试着接老人下楼吃饭,鼓励老人走出房门,慢慢的,发现老人性格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她不再是一吃完饭就回家了,而是会看大伙排练的节目,听几首演奏的曲子再回家,笑容也多了,和大伙也熟络了。”光华路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刘伟告诉记者,通过助餐配餐服务这个抓手,根据老年人个性化、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爱老幸福食堂坚持送上门与请出来相结合,将配餐服务与独居、空巢特殊群体老年人关爱和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从而让这部分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养老心态都发生了转变。

  据西宁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西宁市四区的爱老幸福食堂办得有声有色,并通过一碗饭、一碗汤延伸出了各具特色的养老公益事业,让老人暖胃又暖心,使老年人晚年生活得到更多的心理慰藉,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老人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全面拓展了居家养老服务内涵,健全和提升了西宁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爱老幸福食堂带来的养老方式转变五:“养老+托幼”改变老年人带孙子方式

  在爱老幸福食堂吃过中午饭,李奶奶的孙子就嚷着要玩乐高,乐高是啥玩意,李奶奶也不清楚。于是就询问了食堂里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李奶奶和孙子被带到了儿童活动区,在这里,新进的乐高玩具让李奶奶的孙子爱不释手。

  原来,位于西宁市光华路社区的爱老幸福食堂不仅仅是一个食堂,在这里,老人们可以吃饭,可以看书,可以参加兴趣社团,可以健康理疗,也可以带着孙子一起上四点半课堂,还有一间功能齐全的图书室也是为带娃的爷爷奶奶准备的,食堂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巧妙结合,“养老+托幼”的双托双护新型模式受到老人们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目前,西宁市爱老幸福食堂建设已经全面提速,在半年的实践中,爱老幸福食堂通过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拓展和延伸了其他养老服务,提供了如医疗护理、健康宣教、康复训练、文化娱乐等特色服务,增强了服务内涵,实现由单一的让老人“吃饱吃好”向幸福养老转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