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开通老年
发布时间: 2022-11-21
  1月6日,政协长春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来自长春市各界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充分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聚焦事关改革发展振兴大局建言献策,为长春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和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长春市政协主席綦远方,副主席孙丰月、张红星、侯治富、孙英利、张宝琦、郝肖峰,秘书长蔡延斌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开幕会由孙丰月主持。

  长春市委书记王凯代表中共长春市委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他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长春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好这次会议,对于汇集各界智慧,凝聚各方力量,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动长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一年来,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聚焦事关长春改革发展振兴大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主动建言献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凯强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当前,长春振兴发展仍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但要坚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的亲切关怀和党中央的大力支持,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市上下团结一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意志决心,就一定能够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不断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目标,多做富民强市之举,多谋改革创新之策,多汇四面八方之智,多聚团结和谐之力,在推动长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征程中不断创造新业绩。

  綦远方代表政协长春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

  綦远方指出,在中共长春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长春市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这一新时代新使命,突出双向发力,突出提质增效,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不断把中共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实下去,把推进长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以组织实施年度协商计划为主线,开展16项重点调研和18项监督性调研视察,召开2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3次专题协商会、12次协商座谈会,形成40份调研报告、14份视察报告,立案274件提案,其中提交1件建议案,征集176条社情民意信息,政协委员1200余人次参与各项履职活动,一些意见建议为长春市委市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许多实践探索为加快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汇聚了正能量。

  綦远方强调,今年长春市政协将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以有效工作推动人民政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

  受政协长春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孙英利向大会作了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长春市领导钱万成、刘忻、徐晗、赵明、王路、王长久、马延峰、李忠斌、华义、邵利、王明德、甘琳、祝永安、史长友、闻弘、王铁茗、贾丽娜、贾晓东、周贺、吕锋、何泉秀、盛美军,长春市政协原主席崔杰及市人大、市政府秘书长出席开幕会并在主席台就座。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日前,甄先生和老伴相继手术,却不愿麻烦外地子女回来照料。老人将自己的孤独、寂寞、思念甚至恐惧,写成一篇小文发布在朋友圈里,感动了很多网友。随即新文化(300336,股吧)报推出关注老年养老系列报道,一位位老人艰难的亲身经历,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老人们讲述自己的经历,发表自己的看法。

  据了解,从2009年到2018年,长春市老年人口老龄化比例从13.75%增长至21.19%。如何提升养老质量,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已经成为群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今年8、9、10月份,为了摸清长春市养老服务工作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长春市政协有关领导和专家在长春市民政局领导陪同下,对长春市养老机构进行专题调研。1月6日,吉林记者采访了部分曾经参与长春养老服务调研的长春市政协委员。

  现状:长春65岁以上老人近百万

  近年来老年人口快速增加。数据显示,2009年~2018年,长春市老年人口数从103.64万人增长至159.26万人,人口老龄化比例从13.75%增长至21.19%。到2018年底,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94.5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2.57%,80岁以上老年人口20.0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70%。老年人口比例年均递增1个百分点,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长春人口老龄化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建设者目前已到耄耋之年,同时因创业就业导致年轻人口流出比例较大,此消彼长造成了长春市老龄人口增速过快;二是由于近年的国企转制、改革等原因,以产业工人为主的老年人群体未富先老特征明显,养老服务方面消费意愿和支付能力不高。

  目前,长春市各类养老机构384家,床位数40368张,已经提前完成《长春市社会福利设施专项规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全市养老机构床位要达到总数4万张的目标。2016年至今,长春市民政局关停、取缔了350多家有安全隐患的“小、散、乱、差”机构。有一批养老机构的基础条件和服务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问题:养老机构同质化竞争

  “调研中发现,长春市养老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早期建设的养老机构,因为当时思想理念、投资能力局限,对色彩、照明、空气、安全等适老化细节不够关注。”说起自己的调研经历,政协委员王洪打开了话匣子。

  他介绍,一些养老机构仍处于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内部管理机制。近50%养老机构管理者学历普遍不高,缺乏管理经验与服务意识。同时,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的理念没有得到全面落实,社区全科医生定期巡诊、签约专业医生还没有政策保障。

  “行业传统观念认为机构养老就是开办养老院,主要解决吃住和安全的基本生活服务,而缺乏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积极有效的康复训练。”他介绍,调研中发现,只有部分养老机构设立康复室且配置康复器械,并有专门康复师指导,“目前养老机构服务的外延正在逐步扩大,并开始向社区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延伸,向旅居养老、文化养老、休闲养老融合发展。由此可见,机构养老提供多样化服务能力不足,必然会存在潜在同质化竞争风险。”

  同时,目前长春市对养老机构扶持政策落实上还存在“堵点、痛点”。一是消防审批最难,因为机构改革导致审批职能从应急管理划转到住建部门,但目前仍然没有明晰审批程序、要件和标准,政策规定简化程序,但是实际审批并未落实;二是机构名称管理尚未放开,机构在申请资格时只能选择“敬老院”“养老院”等传统名称;三是国家鼓励利用工业用地、教育用地、农村荒地滩涂等举办养老事业,但在办理规划、消防审批时,因缺少配套政策,导致行不通;四是长春市作为失能照护保险试点城市,3年前选定的第一批50多家定点机构,未建立动态评估调整机制,新建优质机构没有机会申请定点机构,不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五是按照规划要求新建住宅小区每百户配建20平方米养老用房,但实际规划落实配建过于分散,配建位置也不够科学合理,亟待统筹配建规划。

  “此外,养老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低,拴不住心,留不住人。”他介绍,在调研中,养老机构中的护理员流动性大,以50岁以上女性为主,进城务工人员偏多,文化程度低,缺少专业技能。多数机构从业者都是为了生计,如果当初有其他选择机会,都不愿从事养老服务行业。个别人不敢和家人朋友说自己在养老院照护老人,感觉自己从事的工作容易被别人看不起。调研表明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90%会表示不愿从事养老行业,养老服务和家政专业学生80%会表示不希望在服务一线工作。

  建议: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如何促进长春市机构养老服务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委员王洪与长春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吕刚为此共同撰写了《关于促进长春市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建议》。他建议,首先要加快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建设。联合长春域内高等院校组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联盟,建立养老服务护理员职业资格培训和技能鉴定政策制度体系,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鼓励养老服务行业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其次,鼓励行业协会、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地方标准体系,对养老服务机构进行等级评估评定,把等级评定与养老服务补贴挂钩。

  另外,探索建立医养融合联盟,整合120急救、医院绿色通道、老年病专业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资源,逐步打通养老机构与医院之间资源割裂的状态。在养老机构中全面落实健康管理、康复训练服务,实现程序化管理,提高老年人晚年生命质量。

  此外,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尽快明晰养老机构消防审批具体要件、程序,放开养老机构审批名称管理,建立失能照护保险定点机构动态管理退出机制,放开机构数量、床位数量限制,引入竞争机制。新建住宅小区统筹规划社区、养老、托幼和物业用房,集中、独立配建。利用夹馅棚户区,适度增加城区内养老用地面积。

  问题:养老机构医疗资源严重短缺

  “在养老方面,医养结合是一个大趋势,绝大多数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服务机构或单位时,首先考虑的是有没有医疗保障。”作为养老健康方面的专家,政协委员、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健康管理(体验)中心主任李洪军对长春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有着详细研究。

  他介绍,目前养老行业人士对医养结合还存在误区,只是把养老与医疗简单地加减,没有产生1+1>2的作用。

  同时,养老机构医疗资源严重短缺,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单位缺少医疗资源的问题越发突出,普遍缺少医疗仪器设备资源,更缺少医生、护士和医养结合型护工,而长春市现有的医疗资源较难满足医养结合的需要。养老机构、社区养老单位的护工缺少医疗常识和基本护理的知识和技能,急需在医养结合方面进行专业培训。

  并且,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机制缺失。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评估模式没有建立。多数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单位的健康档案不健全,有些流于形式,有的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单位没有建立健康档案。健康干预和健康促进体系不完善,健康教育内容简单,没有专业化发展。

  另外,目前缺少医养结合绿色通道,被调研的养老机构一致认为急需建立通往各级医疗机构的绿色通道,同时反映由于各级医疗机构没有医养结合接待服务部门,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单位把需要救治的老人送到各级医疗机构救治,服务很不顺畅,导致就医不便,影响救治。很多养老机构、社区养老单位、居家养老、农村养老等医生和护士缺乏,更缺少医养结合型人才。

  建议:开通急救120、远程会诊绿色通道

  促进医养结合发展,李洪军根据调研结果,提出《关于构建长春市医养结合体系的建议》,建议尽快构建长春市医养结合体系,把医养结合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建议长春市政府成立医养结合领导小组,成立以长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的医养结合管理办公室,统筹全市医养结合总体工作,进行全市医养结合总体科学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医养结合健康大数据管理中心,对全市老年人的健康体检数据进行统一、动态、科学、系统管理。成立医养结合专家委员会,在全市范围内,在医学、心理、营养、运动、预防、养老等方面,精选优秀专家,组成长春市医养结合专家委员会。成立长春市医养结合会诊中心,主要解决老年人疑难疾病的会诊、诊断和治疗问题。

  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对医养结合所需要的理论知识结构体系和技术结构体系进行充分研究。

  并且,创建长春市医养结合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在城市养老机构、社区养老单位、居家养老等建立医务室,在农村村屯建立卫生室,作为第一层级医养结合服务平台;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区级医院)建立医养结合诊室,在农村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院)建立医养结合诊室,作为第二层级平台;在三甲医院建立长春市医养结合会诊中心,对疑难疾病可进行长春市内会诊、吉林省内会诊、国内会诊和国际会诊等诊断和治疗服务,作为第三层级平台。

  并且,建立急救120绿色通道,一般就医绿色通道、疑难病会诊绿色通道和各种医疗护理绿色通道;建立远程健康指导、远程健康咨询、远程监管、远程监控、远程会诊、远程健康管理、远程健康干预、远程培训的绿色通道。完善和发展老年现代医学康复、老年中医药康复、老年慢性疾病健康管理、老年运动康复、老年心理康复等体系建设。

  此外,在相关院校建立医养结合相关专业,大力培养医养结合服务型人才。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制定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老年人临终关怀技术保障标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的快速发展,车辆的数量不断攀升,与出行交通有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而停车难是诸多问题中的一项。为了进一步解决长春市停车难的问题,长春市政协委员张树波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调查的方式,对长春市停车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张树波介绍,目前长春市停车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商业建筑、公共场所、住宅小区配建的车库、停车位数量不足以满足居民的需求。通过进入一些住宅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可以看到,小区内几乎无处可停车,已有停车库或停车位根本满足不了停车需求,将车辆停放在小区外的公共道路或停车位上的现象非常普遍。另外,法定节假日时,尤其在春夏秋三季,长春市各公园、商场等场所的停车问题非常困难,一位难求。

  二是划定的公共停位被私自乱占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临街商家以放置桌椅板凳、禁停标志的方式占据了公共停车位,甚至有的商家私自设置车位锁、围栏,阻止非本单位及本单位客户之外的其他车辆停放,使这些停车位被私有,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居民区的胡同、路旁划定的停车位被杂物和车位锁占据现象比较普遍,这些车位也被变相私有。这两种情况,不但造成大量停车位得不到有效利用,也影响了市容市貌,侵害了公共利益。

  三是快速路投影部分等规划的停车场闲置严重。快速路投影部分的停车场,有的已经建成很久,但是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很多还处于封闭状态,大量处于闲置状态。

  对此张树波建议,一是加快停车场所的建设,尤其是立体停车场的规划建设。二是放宽对居民集中区域的非主路路边停车的限制,划定特殊标志的区域,允许在21点到次日6点之间停车,此时间段之外则可按违停处罚。三是遇法定节假日,可适度在公园、景区等地段,附条件地允许在指定的路旁、在规定时间段内停车。四是对乱占公共停车位的现象进行治理,提高公共车位的利用率。五是立即开放快速路投影部分等地的停车场。六是在不影响正常办公的情况下,适当开放拥堵路段机关单位的停车场所。七是加大力度,宣传倡导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使绿色出行成为社会风尚,减少路面上的车辆数量。

   “我几乎每天都能接到骚扰电话和短信,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到30多个骚扰电话,因此,我的建议与骚扰电话有关系……”长春市政协委员张庭赫在接受吉林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庭赫说,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使用手机的人越来越多。移动通信在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和监管漏洞进行诈骗、骚扰他人等带来了机会。骚扰电话的危害较大,不仅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隐私权,还打乱了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目前,人们几乎每天都能收到五花八门的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几乎成了家常便饭,那些无孔不入的骚扰电话,不分时间、地点地干扰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为了维护广大手机和网络用户的权益,净化通信和网络信息环境,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谐,为此,张庭赫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用户信息安全的保护力度。通过严格规范的制度化管理,加大对用户信息安全的保护。公安机关要加大对盗取、售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企业和个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电信市场的正常秩序。大力支持软件开发公司,多开发一些更为安全有效的骚扰电话和短信拦截软件。同时,电信运营商也要负起更多责任。

  二是加大惩治力度。电信企业要敢于担当,主动加强源头管理。要加强对涉嫌骚扰的电话号码跟踪监督,对举报属实的骚扰电话号码依法依规实行封号处理。并禁止实名开通手机邮箱服务、进入失信名单、罚款、吊销营业执照、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等各层次的处罚。从途径上建立方便的举报平台,可以将举报平台同用户的手机相关联,接到骚扰电话后,方便将骚扰电话的号码发给平台,方便举报和处理;从技术上加大对信息源头的监管,如果一个号码不停地向不同的号码拨打,即可认为是疑似信息骚扰,一旦查实,即刻关停号码,并根据法律法规进行处罚,从技术手段上过滤和查处骚扰源头。同时对骚扰电话放任自流的电信企业要加大查处力度。

  三是加大防止此类骚扰电话的公益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严厉打击骚扰电话的良好社会氛围。帮助公众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并普及关于如何应对骚扰电话和短信、如何识别诈骗电话和短信等方面的自我保护方法。

  

微信

客服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