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的养老之困
发布时间: 2022-11-21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一则让人后背发凉的热搜。5月初,溧阳一个普通家庭里,发生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惨案。市民张阿留83岁瘫痪在床的老母亲,在自家的床上被保姆虞某活活闷死了。一时间,“毒保姆”这个词再次霸屏,失能老人养老话题也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热点。找保姆全凭“运气”,

  建议找正规家政服务机构

  如果不是监控拍摄到虞某的一举一动,张阿留和他的兄弟姐妹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母亲居然会受到保姆如此对待。因为这个保姆在他们眼里几乎“无从挑剔”:做过医院的护工、本地人、两家认识十多年,所以事发这么多天过去了,老人的子女们依旧“想不通”。

  家庭形态的缩小、老龄化的加剧,为老人找一个称心如意的住家保姆,成了许多家庭面临的功课。然而,因为缺乏一套安全可靠的筛选机制,保姆与雇主之间多数相处都不算融洽,“毒保姆”事件更是远远不止这一次。2014年,广东曾出现一名震惊全国的“毒保姆”,保姆何天带随身携带针筒毒药,1年半里毒杀了10位老人;2016年,《人民日报》通告,广州保姆陈宇萍上班第一天杀死99岁老人,原因仅仅是为了提早拿到一个月工资;2017年6月22日凌晨5点左右,浙江杭州蓝色钱江小区2幢1单元1802室发生纵火案,而纵火者竟然是住家保姆。

  “找个好保姆咋就这么难?”市民严女士最近正在为母亲找保姆。严女士说,中介去了好几趟,也没找到称心的;朋友介绍的,试用了两天感觉干活吊儿郎当,“知人知面不知心,对于保姆的人品我们无从考证,找保姆只能凭‘运气’,几率各半。”

  记者走访发现,市场上的一些中介,既做二手房交易,还顺带着做家政服务,一张身份证、一张健康证,似乎就是保姆入职条件的全部,保姆即便有“黑历史”也无从得知。为此,通过正规家政服务机构寻找保姆是最佳“捷径”。“在我们公司培训上岗的保姆,全部都要进行诚信考核。”说这话的是俊钰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杨莉。她告诉记者,其公司有一套与公安系统联网的查询系统,可以将保姆从业人员的相关信息摸得清清楚楚,包括身份证真假、征信问题、有无违法违规行为等,“只要有一点点不对,我们坚决不录用,更不会推介给客户。”

  不少市民对养老院表示抵触,还是应理性对待

  瘫痪在床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24小时需要照料……护理一位失能老人,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身心压力。那么既然找保姆如此“吃力”,作为主要养老形态之一的机构养老,是否受欢迎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提到养老院,还是有不少人抱着抵触的态度。

  “去养老院,不行的,不行的!”家住湖塘的张大爷提到养老院就摇起了头。在他眼里,养老院就是一个坑老人的地方,“老在网上看见某某养老院虐待老人,好多在家健健康康的老人送进养老院就逐渐不能动弹……”张大爷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5年前,老伴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生活不能自理,如今已经不能下床。一开始,张大爷承担起了照顾老伴的重任,但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张大爷也力不从心了。最后,张大爷跟子女商量,决定给老伴找个保姆。“保姆白天来家里给我搭个手,主要是给老伴喂饭、洗衣。”在张大爷看来,哪怕自己干不了活,但只要在旁边看着,保姆就没法干坏事了。

  今年40岁的周先生是独生子女,他表示,自己将来会选择把保姆请到家里照顾父母。“父母将我养育成人,我不能在父母年迈需要有人陪伴的时候把他们推给外人。”他说,父母对于到养老院生活比较抵触,外人还会觉得子女不孝。请保姆不但可以保证家人在一起生活,还可以让父母心情愉悦。

  夕阳红康乐中心副主任叶小玲分析,养老院在大多数市民眼中,服务环境较差,住的多是无儿无女的老人。“但这真的已经是过去式了,如今很多老人和子女走进养老机构,看到环境和服务,连称没想到。”叶小玲说,政府出台多项政策监管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真的有需求时,建议先到养老机构看看,而不要先否定。在叶小玲看来,不能因为个别事件而否定整个行业,很多因素因人、因环境而异,在选择养老院或保姆时,市民还是应该理性对待。

  

  多方合力,助失能老人安度晚年

  “爷爷,今天给您剪个指甲吧。”昨天早上8点,南夏墅街道“益家行”公益组织志愿者潘亚洁,熟门熟路地来到百岁老人严兴元家,免费为他提供日间照料服务。

  据悉,这种招募居民志愿者上门为老人提供公益服务的模式,是区民政局打造的“暖心”工程内容之一,也成为了全区居家养老的示范。“我们招募的都是有爱心、肯吃苦的居民志愿者,通过武进人力资源培训中心正规培训才能上岗。”“益家行”负责人蒋小忠表示。

  近年来,我区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事业中。目前,我区已累计建设居家服务站点106个,运营86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近10万名居家老年人提供了960多万小时的专业化、个性化养老服务。

  “今年,我们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针对低收入、失能、高龄、独居、失独等养老困难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关爱、陪医就诊等多种形式的上门服务,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的精准对接。”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陈志见表示。

  重度失能人员的护理问题,目前是养老服务中的最痛点。家住牛塘镇三河村85岁的谢婆婆,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脑梗,重度失能,之前一直在家里照护,家人实在是力不从心。2019年,我区在全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家人将谢婆婆送入定点养老机构,每月由长护险支付1200元购买服务,不仅老人得到了专业的照护,还缓解了全家的经济负担。经过不断探索和完善,“长护险”武进模式已成为常州乃至全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实践。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是当前主要养老形态,陈志见认为,对于失能老人来说,机构养老还是最好的选择。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都经过系统的培训才能上岗,拥有专业的护理能力和服务技能。以夕阳红康乐中心为例,该综合性养老机构不仅购置了B超、心电图等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还配齐了医务室、治疗室、康复室等医疗设施。2016年,中心与鸣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24小时有值班医生、护士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当然,再好的养老院生活、医疗照护,也抵不上亲情带给老人的精神慰藉,即使选择在养老院安度晚年,还是需要家人对老人更多的关爱。”陈志见说。

  先有“毒保姆”闷死83岁老太太,后有儿子活埋79岁老母亲,事件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的无奈。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越来越重的养老负担是全社会都要面对的问题,落到每个家庭头上,则是一座考验着财力、人力与道德的大山。维护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尊严,也考验着我们的养老体系建设,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寻求护理难题的解决之道。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