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老年人不落后于时代,就是帮年轻人创造未来
发布时间: 2022-11-21
  比起年青人、中年人,当代的中国中老年人可能正在成为社会最有活力的一群人。

  日本作家大前研一曾在《低欲望社会》里这样写道:“一方面是年轻人的欲望在不断萎缩,另一方面是活力满满的老年人正在引人注目。”在中国大部分城市日渐进入深度老龄化的今天,我们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上老年大学正成为老年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当日益进步的网络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万千变化之后,我们也惊喜地发现,这群活力满满的老年人不仅没有落后于时代,甚至还在领先时代。

  2019年9月9日,康久学社在杭州成立了。

  这一天,康久学社旗下的老年大学正式迎来了第一届“老同学”。数百名杭州退休老人聚集在一起。简单但不失隆重的开学典礼之后,大家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有老人在瑜伽班里跟老师舒展筋骨,有老人在走秀课堂和老师练习形体,还有老人在歌咏班一展歌喉,也有老人在智能手机班认真听讲……

  秉承“以人为本、孝行天下、服务老人”的宗旨,康久学社的创办目标是“让每个退休老人都能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轻松实现居家养老的愿景”。康久学社创始人、董事长陆其文介绍道:“线下创办老年大学,线上还有老年社交平台,康久学社还要引导、帮助当代中老年人紧跟科技潮流,并充分享受互联网时代的便利!”

  2020年4月,康久学社联合广场舞社群发起了首届中老年短视频大赛,1000多人报名参赛,万余人点赞;2020年5月,康久学社启动了“康久之星”中老年网络主播培训,首期便有100多人报名。年初的新冠病毒疫情让线下课堂停摆,但康久学社的线上平台发挥了能量,从直播“空中网课”,带领学员“云练”易经筋、微信群里练习“演唱会”,到师生参与直播一起“爱心助农”,康久学社不再只是一个传统的老年大学,“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在这里得到了更加创新的诠释与尝试。

  不落后于时代,是给老年人最好的礼物

  退休的晚年生活该怎么过?除了游山玩水、闲逛养生,是不是还有更多的选择?

  其实,很多的退休老年人,他们有的想学习,有的甚至还想继续工作,最重要的是,即使退休了,他们还依旧想向外界展现一份自己的价值,只要找到合适的空间,依然可以发光发热,依旧可以追逐。

  在康久学社,这样的例子举目皆是。出任康久学社总校校长的郑文嫣老师,便是一位贯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先锋代表。30多年的老龄事业工作经验,让郑文嫣清楚地知道:帮助他们不落后于时代,才是给老年人最好的礼物。2015年智能手机刚开始流行的时候,她就率先在杭州老年大学里呼吁开设智能手机课堂,帮助中老年人学习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如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带来了行业和大家生活的诸多改变,掀起了直播热潮,郑文嫣也“披挂上阵”,参与“康久之星”主播培训,成为爱心助农大使,身先士卒向中老年人展现生活应有的新姿态、新尝试。

  崔吉子是康久学社走秀课的导师,也是“康久之星”中老年网络主播培训的形体课特约指导,年轻时,她是有为的教育界精英;中年时转行经商,经营连锁饭店;退休后,又重新学习管理“美”,转型成为了一名形体老师,教授中老年人学习“优雅”。几乎所有康久学社的师生都认同一个道理:退休,不是休止,而是开启了人生的“后青春”。心态要好、睡眠要好、适当运动、健康饮食,重新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保持愉悦的目标感,清楚自己为什么活,要活成什么样。最重要的是,如果还有梦想没实现,那就更应该去大胆地实现。

  “把好的东西普惠给全社会的老人。”这是康久学社总校校长郑文嫣的老龄工作信条,带领他们迎接时代的变化,享受新时代的便利,这就是普惠给当下老年人“最好的东西”。

  和年龄对抗的自由,是老人最需要的一份自由

  5月17日,国家级广场舞裁判、康久学社特聘明星主播太阳雨老师举行首场爱心助农网络直播,共有2000余人观看,近500单销售转化,这些数据让所有人惊喜不已。

  记得一位100岁的老奶奶说:“我特别后悔60岁的时候没有开始练小提琴,如果当时练了的话,我现在已经是一个有40年经验的小提琴手了。”在现在这个时代,60岁上个大学,70岁创业,80岁学习一门新手艺,都不再稀奇。

  毕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刻表。

  然而,在很多年轻人传统观念里,老人依旧有种种不符合时代的缺点,他们似乎只习惯了“老人就是老人”的一种现状:——跳跳广场舞,逛逛菜市场,带带孙子;让老人吃好喝好,多买点营养品,他们健康安度余生,就是最大的孝敬。长期的社会认知里,老年人总被同质化地看成整体,而实际上,今天的中国老人,虽然有同样的年龄标签,但是在身体状况、文化资本、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每个人对生活的追求也完全不一样。在现在社会,真正的尊重,是用心倾听老人的真实想法,鼓励、给予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支持他们想要去和年龄对抗的自由。

  有“作为”才会有快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就是向往生活的意义,对于老人也一样,很多人年纪越大,越有一种理想主义的热情,也许是为了要与时间赛跑,反而把生活过得愈加精彩和火热。

  这份理想主义体现在了杭州退休一族对报名老年大学的热情里。从2019年9月开学迄今,康久学社已经在杭州建立了11个教学点,报名依旧应接不暇,“康久之星”中老年网络主播培训招募工作刚启动一个月,就吸引了100多名老年人参与。康久学社创始人陆其文认为,社交化、年轻化、智能化正成为“银发经济”的主要特征,那些健康尚可,有固定收入来源、有更多时间和更开放心态的老人,正在将追求“晚年理想”作为目标,在生活上讲求高品质,消费行为、娱乐享受上与年轻人同步。

  什么才是我们需要的老年未来?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预计在2050年,中国老龄化的水平将达到35%的峰值,此后将长期保持33%左右的重度老龄化社会结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预测,2014年—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中国或将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康久学社的创始人陆其文是杭州资深企业家,在过去10年,他深耕互联网电商领域创业多年,自称自己是一个“不安分的台州人”,曾被浙江某知名媒体称为“打不死的小强”,因为“对每个来临的机会,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迎上去,尝试一下”。这一次,陆其文看到了日益增长的当代中老年人群扩展生活交际圈,丰富精神文化的迫切需求以及消费升级将带来市场机遇,“银发经济”未来可期,他又一次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以康久学社按深度运营10万忠实用户计算,通过康久学社线上线下平台,每名用户每年仅消费1000元,项目商业转化的规模展望亦达到亿万级别。”但这一次,陆其文也坦言,随着年岁渐长,深入接触更多的老年人之后,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这是一份我们应该回馈给社会的共同孝心。帮老年人不落后于时代,也是帮更多年轻人储蓄自己的时间银行,创造未来

  什么是我们需要的老年未来?有尊严、有快乐、有健康、更重要的是,有目标。无论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还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其实都是紧紧围绕着“有目标”这个核心理想。随着现代人平均寿命的延长,“中老年”这个年龄概念,对很多人来说,其实最大的挑战不是担心老去,而是如何做好一个心理过渡,如何从以前习惯的“从单位到家庭”这种规划,调整成“从自己到自己”,如何去更好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规划。

  追求自我,老有所乐,引领时代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中国即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的社会,唤醒传统社会公共意识的转变,更好关注、规划“银发一族”的未来真实需求,抛弃“老人只是老人”的陈旧意识,是当下的重要议题。

  日本在“银发经济”的领域已经做了很多探索,老年人对自己晚年规划和价值实现的意愿也呈现出非常积极的一面,相关数据表明,日本“银发一族”甚至已经为当地经济创造了近4成的循环劳动力,尤其在服务行业。

  而在中国变化也在发生。自2018年以来,55岁以上的微信活跃人群达到了6300万位,天猫平台60岁以上用户数量正在以每年1.6倍的速率增长;在使用智能手机的中老年用户中,96%的中老年用户每天都会使用智能手机;48%的用户会熟练使用网络支付;40%的用户能够熟练、独立操作网购。中老年人并不想成为科技难民,他们抓住机会,就在努力适应时代。当年轻人的学习,大多数变成了为找个“好工作”谋生存时,老年人参与老年大学对学习的热情,反而使教育回归了本质:他们不为升学、考级,不求名声、地位,他们的学习是为了寻求自我,开发可能的梦想,这一切反而引领了新潮流。

  “推进‘文化养老’与当下互联网潮流的紧密融合,为构建一个‘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享’的和谐社会而努力,这是康久学社远大征程里不变的目标。”陆其文相信,很多改变正在发生,按现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科技的进步一定会让年龄的鸿沟开始瓦解。在未来,不同年龄段的人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一起分享经验、建立友谊、互相协作,帮助当下的老年人不落后于时代,也是帮助当下的年轻人创造未来,当更多人对自己60岁以后的生活仍然满怀期待,并坚信自己下一个20年会更好的时候,长寿时代的红利才是真正开始。

  

微信

客服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