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智能时代”,江津的老年人是局外人吗?
发布时间: 2022-11-21
  智能化、数字化早已成为与这个时代密不可分的标签。移动支付、短视频、上网聊天,这些“新奇事”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人们也在紧赶慢赶追随“潮流”的步伐,努力让自己融入快速发展的时代。智能时代下,老人们“触网”后生活有何变化?8月6日,记者进行了随机采访调查。

  “只要脑壳够用,老人也跟时代走”

  60多岁的电力职工涂玉平觉得,不管在什么年纪,都要能够融入到时代中去。

  谈到智能手机,涂玉平认为自己玩转它根本不在话下,不论是线上支付、刷短视频,还是手机小游戏,这些智能时代的产物,他都能熟练掌握。

  “我还有两三就年退休,脑壳还算是够用的,智能手机的使用对我来说也不算是好困难。”说话的同时,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而熟练地划着,向记者展示了他平时常玩的小游戏、刷视频的APP等。

  涂玉平表示,智能手机的使用无疑让生活更加便捷,通过智能手机,老年人也能够了解年轻人的喜好,跟上年轻人的潮流,更加轻松地追上时代的步伐。

  “数字化时代,老人不是局外人”

  今年已经70岁的副食摊摊主江奶奶表示,智能手机让自己的闲暇生活更加有趣。

  江奶奶说,她的智能手机最开始还是儿子给的,刚开始使用时不太熟悉,然而在儿子和周围朋友的帮助下,她现在已经能够熟练地追剧、看小说、上网购物了。

  江奶奶小摊点的食品柜上张贴着一张微信收款二维码,“现在大家都用微信支付了,用现金的人少得很,我的摊摊也要跟着大众走撒!”

  在被问及智能手机与老年机相比有何不同时,江奶奶乐呵呵地回答道:“当然是更方便了,除了平时看小说、追剧能解解闷,感觉自己心态也年轻了、积极了。”

  “她老人家啊,对智能手机熟得很哦,跟年轻人比一点都不差。就算有点啥子不懂的,问一下我们周围的人,很快也能学会。”采访中,江奶奶摊点周围的“邻居”告诉记者,江奶奶对智能机的使用很感兴趣。

  摊点周围的人也很愿意帮助这位“老学生”,每次江奶奶有什么不懂的,都会向周围的“邻居”求教,久而久之,她操作起来就越发熟练了。

  “信息丰富,闲暇之余知万事”

  今年60岁的陈女士也是一位智能手机使用者,她说自己最开始根本不会用这些“新东西”,但是在外孙女的耐心指导下,一步一步学会了智能手机的使用。

  “我外孙女教得很细致,每一步都会给我说清楚,就像微信发语音信息,她会告诉我一定要按住语音键,等绿色的框出来了才能说话。”陈女士说,学习的节奏慢一点,老人也能学会。

  陈女士坦言,自己平时会刷抖音,但并不会沉迷于此而不顾正事。平时要照顾小孙子,闲下来时,才会拿出手机放松一下。

  “以前是守在电视机面前,等着每天晚上的7点整的新闻联播、等着按时按点播出的电视剧,时间的弹性并不大。但现在有了智能手机以后,想看什么都方便多了。”陈女士说,她最喜欢看的就是头条新闻,即使出门的机会并不多,但近期发生的大事她都了解。

  “如果是在电视机和智能手机里面选的话,我肯定是选手机啊,大多数人应该都会这样选吧!”陈奶奶笑道。

  “信息混杂,真假难辨易受骗”

  魏奶奶今年79岁,至今用的仍然是老年机。

  之前魏奶奶也怕跟不上这个时代,想要学习使用智能手机,但孩子们告诉她,这并不简单,加之她也怕因为操作不当而被骗,就放弃了学习的念头。

  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分辨这些信息的真假是个难题;而一些复杂麻烦的操作,就算对于年轻人而言,也是一种考验。诸如此类的原因,让许多老年人在智能设备面前望而却步。

  不过现在,魏奶奶发现不会用智能手机影响也不大,“我用的老年机,打接电话都挺方便的,不用智能手机,生活还是一样地过。”说罢,她将自己的老年机掏出来向记者展示如何接打电话,只需按一个键,对于她而言,通讯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操作也更简单。

  魏奶奶说,她所在的腰鼓队里有一部分五六十岁的“年轻人”也不用智能手机,她已经“奔八”了,就不去凑热闹了,有啥事老年机就能联系。

  记者手记:适度使用让智能手机为生活添彩

  移动端的诸多便利,早就让我们离不开智能手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已能较熟练地打开支付宝,乐呵呵地跟年轻人一起抢消费券,听戏追剧、看视频学广场舞、制作电子相册也没落下,享受着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对于老年人而言,使用智能手机可以让他们紧跟时代的步伐,缩小与年轻人间的鸿沟。但如今,网络环境纷繁复杂,可能会混淆老年人的视线,网络诈骗也屡见不鲜。此外,智能手机的过度使用也为老年人的健康带来风险,有的老年人沉迷于手机,导致视力变差,影响身体机能。

  数字化社会,老年人有选择使用或不使用智能手机的权利,不论使用与否,生活都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智能手机只用使用得当,才能为生活添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