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街道多举措提升老年人幸福感,“适
发布时间: 2022-11-21
  老龄化程度高达41.6%,不少居民仍旧住在老式的里弄房子,黄浦区的外滩街道地处市中心,但对于居住在其中的一些老人来说,房屋老旧、设施不便等问题也客观存在。幸好,街道早在去年就试点发布了“适老化改造”服务平台,依托“外滩社区为老”公众号,为居民提供在线咨询、适老化改造项目申请等一系列服务。整个2019年,有36户老年人家庭实施了适老化改造。

  为失明居民家做多重防护

  早上10点多,外滩街道无锡居民区弄堂内传出了悠扬动听的钢琴声。琴声是二楼居民郑富康家中传出的。走进郑富康家中,面积虽不大,但打理得很干净。63岁的郑富康告诉记者,45岁那年因工作原因导致双目失明,这些年都是由妻子照顾起居生活。“有一次他自己去开门,结果把头撞得头破血流”,也正是这次意外后,老郑的妻子来到居委会,希望居委会工作人员能给家里做一些防护措施。

  经过无锡居委会工作人员多次上门了解情况、勘察现场后,在去年对老郑家中进行了改造。记者在现场看到,老郑家中多个位置均包上了防护软边。同时,还在原先被杂物堆满的角落里隔出一个卫生间,里面智能马桶、浴霸、应急扶手一应俱全。原先表面脱落严重的墙壁也已用墙纸包了起来。“没想到街道和居委同志效率那么高,不但帮我解决了磕碰问题,还让我家告别了拎马桶的日子,你看看我家是不是像新装修一样。”老郑兴奋地说。

  在无锡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凌激看来,能成功为老郑家改造,离不开邻居们的功劳,“改造敲敲弄弄,要整栋楼居民同意才能开展”,为此,居委工作人员跑遍了每户居民家,给他们做工作。终于,老郑一家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他现在整个人比以前更开朗了,每天都会弹一会钢琴。”老郑的妻子笑着说道。

  80岁独居老人能下楼了

  与老郑相比,80岁独居老人张家桃的情况更为特殊。老张的家是一间只有10平方米大的一室户——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卫生间便是家中全部的构成。当过兵的他由于身体原因,只有半边身边可以行动,这也让他平日只能待在家里,勉强支撑生活。

  老张的状况让一直负责街道失能失智老人关爱服务的蔡惠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蔡惠德作为第三方社会组织——咏年楼服务社的一员,踏入这行已有十年。用蔡惠德的话来说,他走过的人家少说近千户,在咏年楼,每一位得到照料的老人都有一份详细的调查需求表,咏年楼的健康大使会定期去电,询问他们身体上、经济上是否有困难,而张家桃便是调查需求表上的一员。

  “他在家时间较长,我们会帮他定制一把座椅、一台轮椅,让他可以自己起身活动。还在楼梯上装上扶手,帮助他下楼。”蔡惠德说。

  如今,老张的日常起居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在定制座椅的支撑下可以轻松站立;轻量化轮椅则让他出门时多了一道保障。老张笑着告诉记者,自己对新装的楼梯扶手最满意,“现在我每天都要下楼散步,一走就是1000多步,肌肉萎缩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除了在硬件上给予老人关爱,软性服务上,同样保证每位老人老有所依。“看到对面向着我们招手的阿姨了吗?她是老张的‘老伙伴’。”蔡惠德介绍说,“像老张这样的独居老人一个人生活不安全,如果有个邻居能和他结对一下,平时上门看看,关心一下,情况会好很多。”

  “去年我们对36户老人家庭进行了试点改造,花费不多,但切实提升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外滩街道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街道还将从扩大适老化改造知晓度、扩大适老化改造的受益面、促进适老化改造规范操作、营造老年友好社区环境等方面提升适老化改造工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