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服务新发展打造养老“幸福地”
发布时间: 2022-11-21
12月18日,记者从南宁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结合自身优势,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改革试点落地,先后被列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以及广西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核心区,2020年9月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将南宁市列入全国新增14个长护险试点城市,南宁市成为全国全区先行的养老服务业改革高地。

我市紧紧抓住各项改革试点机遇,全面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全市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从2015年的15张增至2020年的28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从无到有共建成187个,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完善养老服务设施
 
“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深化自治区“1521”思路,精心布局建设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取得明显成效。建设2000张床位的南宁市第二福利院一期投入试运营;建设750张养老床位的社会福利院提升改造工程,目前已列入亚洲开发银行支持项目。
 
推进15个县区(开发区)各新建一所300—500张床位公办示范性养老福利机构,目前建成10个,其余5个项目正加快推进。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了16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6个城市养老服务中心、8个区域性农村养老服务中心以及440个农村幸福院。全市养老服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2018年5月,我市被确定为中央财政第三批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获得中央资金3124万元。为推进改革,市政府出台了《南宁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管理办法(试行)》《南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意见》《南宁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组织运营补贴暂行办法》,实施“长者饭堂”试点等一系列从完善设施到服务供给的重要改革措施,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2019年,完成民政部、财政部专家组对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验收工作,南宁市获得优秀,验收成绩在全国36个试点城市中排名第三,并获得100万元中央奖励资金。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十三五”期间,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南宁市关于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我市围绕“医、养、管、食、游、动”大健康产业链,出台一系列促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措施,规划打造一批具有养老养生、医疗保健、休闲旅游等功能的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项目。
 
目前,我市基本形成武鸣、广西—东盟经开区,以及五象新区两大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积极推动兴宁区加快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建设。同时,引导各县区、开发区错位发展,形成若干特色养老服务产业链。全市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性的龙头企业,康养产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促进服务转型升级
 
“十三五”期间,我市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资助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建立“老年人康复训练室”、标准洗衣室和养老机构消防设施设备升级改装。我市共发放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补助、运营补贴、城企联动等各类专项补助共计1.3亿元,有力促进了养老服务机构平稳健康发展。
 
全市共培训养老从业人员2300人次;共为4137名有意愿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优化壮大;编制南宁市养老机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制度与流程模板,推进养老服务业规范化建设;推进医养结合,初步形成了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医养合作、家医签约等四大类型的医疗保障模式;建设南宁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加快“互联网+养老”融合,推动养老服务业步入“互联网+”时代。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