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养老产业的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 2022-11-21
探索养老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养老产业的概述
 
养老产业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已经涵盖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娱乐休闲、旅游出行、养生学习等众多方面,并且绝对不是针对老年人群,而是包含和覆盖,是为健康生命的延续和简单幸福的实现而提供的各种融合共生服务。
 
 
二、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从2006年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发展养老服务的指导性意见,到2019年5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社区养老和家政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措施。老龄产业界在一片哗然之声下,已经纷纷开始规划战局,响应未来养老产业发展趋势。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养老产业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来讲:
 
1、传统养老
 
传统养老主要包含了三种基本养老模式:①家庭养老;②机构养老;③社区养老。
 
家庭养老是长期以来儒家文化思想产物下的传统养老模式,而其主导的核心观念是“养儿防老,世代同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新形态的变化,老人和子女也都有了不同层次的思想变化,老人子女各自想要独立的生活空间;生活节奏地加快及工作负担加重也使赡养者疲惫不堪;空巢老人的逐步增多等其他一系列问题的不断出现,家庭养老逐渐向社会养老过渡,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便承接了家庭养老的社会需求。
 
机构养老主要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但并不能满足众多有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的需要,更多的是没有选择的情况下的选择。
 
社区居家养老相对来说就,思想层次和服务功能就要相对来说更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也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安度晚年。尽管如此,绝大部分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综合利用率较低,服务覆盖区域和服务人群有限,服务内容单一 ,社会化专业水平不高。
 
总体上来说,目前传统的养老模式与中央要求和老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2、新型养老
 
新型养老目前来说没有统一的概念和固定模式,是一种在激发、鼓励和提倡探索及推行的新的养老模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在不断的自我升华,健康的人居理念越发受到青睐。新型养老产业便是在这一理念下诞生的新形态养老模式。跳出将老人当做“照顾的对象”的思维,从传统的“养老”变“享老”,充分挖掘和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养生需求,建立养老产业的综合服务体系。
 
目前,旅游养老、养生养老、智慧养老等等新型概念的不断提出,也激发了各行业对养老产业的深度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养老综合服务体系”,最符合市场需求趋势?
 
 
 
三、养老产业的模式剖析
 
1、老年人的需求特点
 
根据相关资料研究分析:
 
老年人第一层需求是健康需求,有健康才有幸福。
 
第二层需求则是自我价值需求,刚刚退休的老人,会有一种失落感,而这种无需求感则需要我们给老年人发挥自我价值的空间补充,以另外一种方式让他们能够自我价值实现。
 
第三层的心理需求,而这种心理需求包含了家庭温馨的渴望、社交的友好相处、丧偶老人的情感需求。
 
第四则是尊重需求,家庭需要经营,代沟可以通化,不想成为儿孙的“盘中餐”,老年人也是需要活的更有尊严。
 
老年人不应该是被视作“即将淘汰的群体”,更不应该把他们当做是“巨婴”来进行“圈养”。而是应该根据他们的基本需求寻找他们的群体特点,挖掘和探索更适合他们身心健康和生理健康的养老商业模式。
 
 
 
2、养老产业的新型概念
 
养老产业在社会发展快速变化及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将会不断诞生很多新的概念和模式,根据目前发展趋势和老年人需求及特点来看,复合型养老产业将从中脱颖而出。那我们看看当今主要有哪些较新鲜的概念。
 
针对大环境下的养老产业发展趋势,许多文旅产商在做文旅规划时也倾向于这个养老度假的“朝阳产业”,专业的旅游规划公司,更能把控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为项目可持续发展埋下根基。
 
——“康养+田园+养老”
 
中华田园的健康思维不知缘起何时,但一首“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不仅是孟浩然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也是现在很多人对生活的心之所向。它离开了繁华喧嚣,放慢了生活节奏,让人从身体到心灵都可以感受一种由内而外的轻松和愉悦感。
 
中国人从进入社会开始,或许更早,便像是披上了重重铠甲的将士一般,努力着、奋斗着、压抑着、紧张着、惶恐着……终于熬到了脱下铠甲的那一天,才能够如释负重,感觉自己可以开始好好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的时候,又要开始担心自己年迈的身体,还能站多久?
 
“康养+田园”的养老模式是将健康疗养、养生保养、田园生活、休闲度假、养老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正好迎合了这类群体的需求。
 
 
 
——“旅游+研学+养老”
 
旅游也是当下老年人时兴的养老方式,社会在变,需求在变,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也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年轻的时候努力工作,年老的时候好好畅游。很多退休的老年人有时间,有一定的资金,很多会感慨年轻的时候忽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一心为家庭、子女奔波,这时候正好可以和老板或者约朋友四五,去看自己不曾看过的风景,浏览自己想了解的人文古迹。
 
说到研学,估计很少有人会将它跟老年人联系起来,而这正是我们忽略的当今老年人所拥有的精力和活力,而且他们拥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沉淀。但传统的思维会让我们觉得老人已经开始智力减退,是社会的负担,然而在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艾伦·朗格看来,这些都是惯性的思维,是过时的看法。朗格教授实验研究认为,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是意识先衰老、身体随即配合的结果。那人的记忆力一定会减退吗?据脑神经科学实验证明,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其大脑活跃的程度与20多岁的年轻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在短期记忆,抽象思维能力和信息整合速度方面比许多年轻人更优越。
 
在美国,很早就有了“大学老年村”的养老模式,有的社区直接与周边的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将大学闲置的地产建成“大学老年村”,并使用大学的教学设施,提供终身学习项目,这种模式吸引了大量高知文化的老人。
 
 
 
——“智慧+科技+养老”
 
“智慧+科技”的养老模式并不是忽然提出来的一个思维概念,它是当今高科技时代下的必然产物。
 
作为新时代的老年人,他们的思想转变也越来越超前:“我不想给子女添麻烦”、“我们两老也想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他们也需要他们的空间,我们不参与”……
 
老人们的独立生活势必会让子女们变的十分不安,而这种情况下,“智慧养老+科技智能”就很好的,且非常切实有效的解决了这一老年人群体的需求。目前,智慧养老主要还是面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养老服务。
 
我国在运用“智慧+科技”的养老模式才刚刚开始,而日本在2013年变早早的把养老重点放在了科技上面,通过科技技术实现远程监测、家政服务、定时定位等服务,构建了一个智能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这一样养老方式在国内,也获得了政府、行业、公众及媒体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它真正的实现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让老人充分享受到了物联网带来的便捷和舒适。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