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养老建设更多“枢纽型”中心实现老人“
发布时间: 2022-11-21
昨天一早,正值新年开工首日,浦东南路1658号迎来了一场街道干部的现场勘查。这里是潍坊新村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工地,春节前,工人加班加点赶工,内嵌的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已具雏形。
    “目前,项目基建施工已完成60%,新年开工后,预计4月份就能完成基建、软装、家具配置及运营准备工作,5月份就能投入使用了。”潍坊新村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王圣艳告诉记者。
    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通过盘活存量资源,各街道统筹为老服务,建设了一批与老年人“养、食、居”密切相关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今年,全市将新增5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00个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到2022年,全市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将达400家以上,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总量将突破1600家。
    有别于单一功能的日托站或长者照护中心,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是集成了辅具推广、医养结合、养老顾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枢纽型”中心,而在这一枢纽的背后,则是上海严峻的老龄化现实。去年9月,华阳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成对外开放,4栋楼面积共达4880平方米,敬老院床位达到113张,长者照护之家床位24张。“我们是目前为止中心城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社区嵌入式养老综合体。”服务中心运营方负责人施君洁告诉记者。
    截至2019年底,上海老龄化率已达35.2%,在“9073”养老服务模式下,90%的老人处于居家养老状态。根据计划,到2022年,全市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将新增400家,总量将达到1600家以上,助餐服务供客能力将达到65岁以上老年人的5%。
    为了让老人能够花更少的钱吃到更优质的饭菜,部分社区食堂针对60岁以上老人推出九折优惠,75岁以上老人享有八五折优惠,还号召社会爱心企业参与,为辖区内困难老人提供定向补助。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智能化应用的普及,自助称量、智能结算等“智慧餐厅”服务方式也开始出现在沪上大大小小的社区中。老人享受的各项优惠补助一屏显示,一键结算。同时,为了让老人吃得更健康,不少社区食堂还推出了“智慧点餐”服务。老人选菜时,每份菜品的营养成分实时显示在眼前的电子屏幕上,通过后端生成个性化需求标签,老人得以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和舒适。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