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红叶铺彩云又是重阳秋色深
发布时间: 2022-11-21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重阳到。北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为老人们送去一份关爱和祝福。评选“寿星”、慰问百岁老人、成立为老服务联合体、为老人集体过生日、远程义诊等活动火热开展,记者置身现场,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幕又一幕。

系列活动弘扬养老孝老敬老传统

今年重阳节,北京市朝阳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以“弘扬养老孝老敬老传统,共建共享老年友好社会”为主题,在高碑店地区高井村道德讲堂举办重阳节主题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舞龙舞狮、金猴拜寿、《吉祥欢歌》舞蹈、互动魔术、宸冰讲故事、歌曲联唱等多个文艺节目依次上演。在欢快的锣鼓声和音乐声中,身着盛装的演员们用娴熟的技艺、有力的动作、诙谐的表情,把各种具有浓郁特色的艺术形式展现得活灵活现,掀起了一波波小高潮。

当天,这里还举办了一场特别的“生日聚会”,为来自高碑店地区高井村、光明山养老院的38位高寿老人过集体生日,现场给老人敬献鲜花,分发蛋糕、寿桃。“这是我第二次来这儿过集体生日了,心里说不出的高兴。生日撞上节日,大家一起过,热闹!”今年81岁的田奶奶开心地说。

按照惯例,朝阳区每年都会在重阳节开展“最美夕阳红·朝阳寿星”评选活动,评选男、女寿星各1名并颁发证书、奖章,给予奖励。今年,“男寿星”为常营地区的百岁老人秦玉文,“女寿星”为王四营地区的百岁老人张宝珍。

记者了解到,本次主题活动是朝阳区“敬老月”系列活动之一,今年,该区还举办了“健康共享 精准康复”老年用品体验周、“一键呼”服务宣传推广等系列主题活动。

近年来,朝阳区在完善“三边四级”就近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等方面结合实际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创新,把养老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职责所在、民生的重中之重,在完善三级服务体系、构建多元服务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朝阳区严格落实养老机构各项防控措施,为全市养老机构实现“零感染”目标贡献了积极力量。

朝阳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朝阳区将持续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深入系统总结经验做法,力争在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建设、养老服务质量建设、养老服务信息建设、孝亲敬老文化建设等方面有更大突破,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联合体伙伴为老年人筑起安全防线

10月22日,由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老年人权益保护与服务资源联合体启动仪式暨老年人权益保护圆桌论坛”在京召开。丰台区颐康养老照护中心、房山区睿诚社会工作事务所等14家社会组织与爱心企业成为首批“老年人权益保护与服务资源联合体伙伴”。今后,他们将在老年人维权意识与维权能力培训、老年人侵权发现与报告、老年人法律援助与法律帮扶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共同为首都老年人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记者了解到,联合体自今年8月开始筹建,前期市老龄协会与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就此项工作进行多次讨论,学习借鉴类似组织形式的经验,确定联合体运行机制,并于9月起面向社会招募成员。

为保证运行规范性和持续性,联合体设秘书处,采取轮换制,由联合体成员单位任执行机构,任期两年,通过成员推荐或自荐产生。执行机构主要负责联合体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召开联合体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组织老年人权益保护和服务研讨活动和培训,动员和凝聚公益力量加入。

联合体将提供老年人权益保护知识培训,组织经验分享会、专题培训等能力建设活动,提升成员单位在老年人权益保护和服务工作中的能力;建立老年人侵权线索发现和报告制度,做到侵权行为尽早发现、尽早报告、尽早干预;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促进成员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为成员单位所服务的老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法律帮扶服务等。

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服务机构作为直接面对接触服务各类弱势人群的组织,更是在一线承担着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米”的功能。希望老年资源联合体的启动,能够吸引更多的有志于老年服务事业的组织加入,经验共享、取长补短、资源整合,切实做到最大化地为老年人服务。

4000位北京老人异地重阳不孤单

10月25日,作为首批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试点单位,位于河北燕郊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举办重阳主题庆祝活动。看节目、收礼物、穿婚纱走红毯……4000余名在这里入住的北京老人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重阳节。

当天下午,燕达金色年华大厅内一派喜庆氛围,迎面而来的首先是一面巨大的照片墙,300多位老人用笑脸传递着幸福与欢乐,引得不少老人上前合影。活动现场,长辈们欣赏着菊花,品尝着重阳糕,还观看了幼儿园孩子们表演的《京剧脸谱》《小花旦》《中国范儿》等节目。

庆祝活动的重头戏是“钻石婚走秀”,5对钻石婚老夫妇惊艳亮相,他们身穿婚纱和礼服,缓步入场。精致的妆容、合体的婚纱、优雅的步伐,展现出他们晚年最幸福的一面。参加走秀的靳伟令和韩佩钧都已80多岁,彼此相伴了60年。“我是军人,我和老伴儿结婚的时候正是国家的困难时期。”回忆往昔,靳伟令感慨地说,“结婚时,我们连糖都买不起,婚车用的是部队里拉砖的大卡车。”

靳伟令是燕达养老交谊舞课的老师,这次“钻石婚走秀”节目就是他编排的。“他在部队时是文娱活跃分子。在这里担任交谊舞老师,让他能够发挥余热,也完成了他多年的心愿。燕达平时给我们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养老生活,特别是这次重阳节活动,让我第一次穿上了婚纱,算弥补了我结婚时的遗憾。”韩佩钧激动地说。

记者了解到,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已运营十年,是国内运营较早、规模超大的全程化持续照护养老社区,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打造了“医养康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目前,养护中心已入住4000余位京籍老人,为缓解京津冀尤其是北京地区的养老压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恭请老人食用重阳糕

吃重阳糕、饮菊花茶、佩茱萸……10月20日,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街道市民活动中心内格外热闹,正在开展以“重阳节不可忽视的仪式感”为主题的敬老活动。来自甘家口街道24个社区的50余位老人换上了传统服饰,等待着这场特别的敬老仪式的开始。

“羊羔跪乳意长长,爱父母敬师长,人伦道德第一桩……”童声乐曲《孝亲敬老歌》在空气中慢慢飘散,细细的沙粒在沙画老师的手中幻化出登高、重阳糕、放纸鸢、品菊花酒等一幅幅重阳节习俗的画面,现场满是浓浓的重阳节氛围。

“重阳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天大家会一起登高远眺,插茱萸、赏菊花,免灾避祸,有期盼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而吃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伴随着主持人对全国各地重阳节习俗的讲解,身着汉服的工作人员将一块块重阳糕送到老人的手中,大家同吃重阳糕,甜蜜的微笑混合着香甜的重阳糕在空气中慢慢融化。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大家又一步步学习制作茱萸香包,缝合香包口、穿丝带……身着汉服的志愿者帮老人佩戴茱萸香包,并献上菊花茶。

甘家口街道市民活动中心主任赵少芬表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更需要社会、家庭对他们的呵护和关爱。市民活动中心作为辖区老年人活动的重要阵地,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传统敬老文化,更加关心、关注老年群体,在辖区积极营造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辖区老年人幸福指数。

一场康复义诊向174个医养结合机构直播

10月23日,主题为“情暖重阳”的康复义诊活动在北京市大兴区一福寿山福海养老服务中心举办,患有不同程度偏瘫、帕金森病、自理能力衰退等症状的老年人在这里得到了专家的现场指导。与此同时,本场义诊还通过国家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同步向174个医养结合机构直播。

据介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决策部署,发挥互联网在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卫健委组织国家远程中心开展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工作,搭建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并确定了174家医养结合机构作为首批试点,入住这些机构的老年人可以获得远程诊疗指导、在线复诊、在线配药等便利服务。大兴区一福寿山福海养老服务中心作为试点之一,承担起配合建设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平台的任务。目前,已借助国家远程中心配置的优质医疗资源,开展了远程会诊、慢病管理、复诊送药、医养照护、科普讲座等多项服务,为老年人群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此次活动由国家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学中心主办,由北京养老行业协会、北京市大兴区一福寿山福海养老服务中心协办。活动中,特别邀请了中日友好医院特聘专家、日本医疗保健学博士郭丹进行现场指导。从事康复医学治疗学工作20余年的郭丹,对老龄患者在三甲医院急性期康复、康复医院恢复期生活能力康复及社区医疗机构维持能力康复的系统衔接和体系建立上有深入研究。在义诊现场,郭丹手把手地指导了一福寿山福海中医院的康复师对老年人进行康复服务。她边治疗、边演示、边讲解,同时还与线上观看直播的业内人士、关注自身健康的老年人和家属,以及有同类型病痛困扰的患者进行了交流互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