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鼓舞人心聚干劲担当作为士气足
发布时间: 2022-11-2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对2020年各项工作作出一系列具体安排,字里行间传递着信心、温暖和希望。连日来,全国各地民政干部纷纷就报告内容谈认识、说体会,畅谈新目标、新期盼。

立足新起点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民政力量

“去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就,不仅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更让我们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了信心。”北京市门头沟区委社会工委书记、区民政局局长韩兴无表示,报告稳定了民心,鼓舞了干劲。门头沟区民政系统将不断织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积极推进社会救助体系转型升级,加大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力度,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浓浓的民政温度。

报告指出:“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山西省平陆县民政局局长仝华斌认为,“坚决兜牢”“努力办好”等朴实的字眼,承载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拳拳爱民之心,也是城乡困难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殷切期望,更让民政人充满了力量。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把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为保民生最后一道防线;要加强临时救助工作,简化流程,努力做到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报告让我们备受鼓舞、倍增干劲。今年,我们将按照‘三个聚焦’开展好兜底保障‘三排查三清零’行动。积极推行社会救助在线申请服务,让困难群众足不出户申请兜底保障政策,推动形成更加统筹有力、梯度有序的社会救助体系。”认真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后,陕西省汉中市民政局救助科科长陈志宁说。

“报告虽短,但透露出的民生关切却尤为强烈、深厚。我们将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职能,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以‘补短板、固底板、促改革、抓落实’为主线,把民政事业办成全社会共建、全民共享的事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民政力量!”湖北省当阳市民政局工作人员曹鸿雁坚定地说。

展现新作为

把惠民政策落实到每名困难群众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保障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陕西省凤县社会福利中心主任刘雪林认为,报告对从事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的民政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服务对象都是孤、老、残等弱势群体,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我们必须胸怀大爱之心,在生活上精心照顾,情感上细心抚慰,才能使他们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以更加优质的服务不断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作为基层民政养老服务单位,我们将以创建第四批全国居家和社区服务改革试点市为契机,充分利用武夷山自然生态优势,加强公办养老机构运营体制改革,引进养老服务新技能,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将南平建成绿色生态、宜居宜养的旅居养老、养生养老目的地。”福建省南平市民政局养老慈善科科长兰文武说。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对发展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充满信心,“2020年,我们将围绕全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和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工作部署,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发展养老服务,探索‘1+2+X’养老工作模式,即建设1个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监管平台,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中央厨房’2个项目,依托经济实力强、社会知名度高、养老资源丰富的社会力量,逐步建立党建引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现有SOS儿童村资源,整合莆田市其他儿童福利机构职责职能,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体系,为孤弃儿童营造安全无虞、生活无忧、充满关爱、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中国莆田SOS儿童村何远征说。

四川省乐山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费宏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感受到,国家将持续加大对因灾因病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的救助,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救助力量。“希望我站依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的‘人像+智能救助系统’,能够帮助更多人重返家庭与亲人团聚;通过建立的救助人群数据库,能进一步实现救助精准化;并通过数据追踪回访,最大程度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源头预防,切实保障所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报告不仅回应了众多民生期盼,更为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陕西省铜川市救助管理站站长韩延成认为,救助工作不仅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作为民政人,要一如既往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认真做好生活无着人员的救助工作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拓展救助工作新局面,兜住和扎牢最基本的民生底线。

担当新使命

让社区治理更精细、更温暖

政府工作报告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进行了回顾,这让北京市东城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科科长刘静感慨万千,她回忆起了近800名“东城社工”经3个月的刻苦训练,圆满完成群众联欢任务的难忘经历。刘静说:“去年以来的社会发展和今年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绩,是‘东城社工’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和全社会一同团结奋斗的结果。下一步,我们将统筹社区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社区治理工作,强化对‘东城社工’的微端赋能,塑造能力过硬、亮点突出、群众满意的‘东城社工’。”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慈善事业等健康发展。四川省民政厅工作人员彭啸涛认为,深入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这次“举国战疫”中,一个战场在医院,一个战场在社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有力保障;广大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不畏艰险、不辞辛劳,守护着一方平安,传送着人间温暖。各大社区承担了需要末端落实的大量社会职责,是政府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的阵地。要进一步推动全省街道职能转变,让社区把更多精力用在服务群众上,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让社区治理更精细、更包容、更温暖。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