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短板促进养老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 2022-11-21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15次提到“养老”,“养老”成为毋庸置疑的两会热词。针对江西省乃至于全国的养老现状及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金接今年带来了3个有关养老的建议,分别是“建议加大对江西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力度”“建议尽快恢复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以及“建议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我们来听听刘金接代表的看法。

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缺失亟待解决

记者:站在全国层面来看,您认为当前发展养老事业比较急迫的问题是什么?您的解决建议是什么?

刘金接:一个重要问题是现阶段的养老服务机构普遍面临专业养老护理员严重短缺问题。例如,江西省养老护理员配比约1∶5,部分养老院甚至低于1∶10,且大部分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流失严重,难以满足可持续、高质量的养老服务需求。主要原因是养老护理员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社会认可度和职业荣誉感不足。

2017年9月,人社部公布了140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其中取消了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随之产生了以下几个问题。

为了吸引广大中高等院校毕业生投身养老服务领域,京、沪、苏、鲁、浙等多个省份已出台养老护理员补贴制度,而补贴标准的主要依据便是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及等级。取消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将导致补贴难以按技能等级操作落实到位,严重影响养老护理员入职积极性。

在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所涉及的115项重要检查指标中,明确要求养老机构中持有国家职业资格的养老护理员占养老护理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或所有养老护理员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合格。目前,大部分养老机构收费标准与护理等级挂钩,取消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难以准确界定养老护理员的护理能力和水平,也不便安排相应的护理服务。

根据《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养老护理员的数量应发展到600万人。当前,缺口还比较大。同时,我国鼓励中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取消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难以评价培训机构的培训水平和成效。

针对这些现状,我建议国家尽快恢复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实行职称制。

另一方面比较急迫的就是照料护理经费问题,存在“想进难进”“想收难收”的现状。

以江西省南昌市中等水平的养老院为例,收住失能老年人床位费每月约1500元、伙食费600元、护理费3000元至6000元不等、其他费用300元,总费用约5400元至8400元不等(医疗费除外),其中护理费占比55%至71%。

这样的收费标准,工薪阶层家庭基本难以维持,导致老年人“想进难进”,留在家中照料护理则时间精力、专业水平不足,经济成本更高。

然而养老院也是因为专业护理员工资待遇支出成本较高,护理费用持续上涨,“想收难收”,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我建议,国家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另一方面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加快建立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有弹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一是统筹多层次的体系架构。作为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保险之后的一项新的社会保险独立设计,保费可由医保统筹、个人缴费、单位配套、政府补助等组成,缴费标准由各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护理费支出情况自主确定,中央财政以转移支付给予补助。二是统一覆盖范围。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的人员,均应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参加农村居民医保的人员可逐步实施。三是统筹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商业保险机构资源配置灵活,市场化效率高,资源整合能力强,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商业护理保险作为补充。

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养老,应物质帮扶和精神关爱“两手抓”

记者:大数据显示,江西省是外出务工人数较多的省份之一,与之伴随而来的便是农村空心化,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数量增多。对于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江西民政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

刘金接:针对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我们主要是坚持物质帮扶和精神关爱“两手抓”。

首先,我们坚持健全机制,构筑关爱体系。将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省、市、县出台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成立领导协调机构。建立社会参与机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引导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

其次,坚持兜牢底线,帮扶重点对象。将符合条件的困难老人,按政策分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范围。对经济困难的高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养老服务补贴50元,对低保家庭中没有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不低于50元的护理补贴,这一标准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最后,坚持改革创新,提高工作水平。在全省开展农村老年人颐养之家建设,为农村留守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娱和部分助医服务。截至目前,投入运营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达4800个,相继涌现新余市“党建+颐养之家”、高安市“幸福食堂”等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持续的典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