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忍饥饿苦辍学闯关东
发布时间: 2022-11-21

河南刘国运,1961年,我13岁,在河南省项城县南顿九中读初一。学校离我家约两公里,由于吃不饱饭,每天我都拖着沉重的脚步来回奔波。每到放学回家时,早已是饥肠辘辘。有时走着走着眼冒金花,两腿发软,不由自主蹲了下来。我们那里人多地少,一年到头红薯是主粮。每天一大早,我啃两块红薯匆匆去上学,怀里揣个红薯面窝窝头当中午饭,晚上放学回到家,喝的是红薯稀饭。

当时的几句顺口溜说,“红薯汤,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红薯爹,红薯娘,红薯是俺保命粮”。尽管如此,红薯也不是天天都能吃到的。每当三四月份青黄不接时,红薯、红薯干吃完后,只能靠挖野菜、吃树叶、啃树皮充饥。我每天上学来回跑,饿得肚皮贴到脊梁上,慢慢也患上了浮肿病,命都保不住,哪还有心思上学呢!

这年9月,在辽宁本溪当兵的姐夫就地复员当了工人,他发来电报要姐姐去他那里打零工。听到这个消息,我撒泼打滚,哭闹着死活不愿再上学,要跟姐姐去东北打零工。看着我饿得面黄肌瘦、憔悴不堪的模样,爹娘无奈地叹息着,最后答应了我的要求。于是,刚念初二的我,就与学校不辞而别,闯了关东。

本想到了东北有饱饭吃,谁知,全国都在闹饥荒,东北也是如此。姐夫干的是重体力活,每月口粮42斤,每天自己填饱肚子都很困难。我和姐姐的到来,无疑给他增加了很大负担。实在没办法,姐姐只好领着我到山上挖野菜,到菜场捡丢弃的白菜叶、萝卜叶,生活过得十分艰辛。

一天,姐姐把我揽在怀里,含着泪对我说:“兄弟啊,姐姐实在没办法,你看这儿比咱家还难。老家好歹有爹娘在,你在这里挨饿,姐姐心疼啊……你还是回老家吧!”

几天后,我揣着姐姐给的十元钱和二斤八两粮票,登上了返程的火车。

微信